微信接入DeepSeek,想象空間和現實挑戰都不小

微信搜一搜接入DeepSeek的消息在週末引發討論熱潮,也間接引燃了股市。2月17日開盤,騰訊股價一度衝破500港元,此後回落至495港元上下。

目前,該功能正在灰度測試階段。部分用戶可以在微信搜一搜界面上點擊“AI搜索”,選擇由DeepSeek-R1提供的深度推理服務。由於使用人數過多,2月17日,微信搜一搜的R1入口已經出現了服務器繁忙現象。在提問一次後,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進行二次提問。

作爲月活近14億的國民級APP,微信接入DeepSeek引發了外界的無數想象。一種猜測在於,未來將不僅僅是搜索功能接入DeepSeek,微信自帶的聊天、朋友圈等功能,都有可能被AI重做一遍。例如讓AI Agent(代理)來進行羣管理、公衆號文章蒐集,甚至購物時的個性化推薦等。

但這對產品動作一向謹慎的微信而言,顯然還太早。騰訊也在迴應中表示,數據源既基於公衆號等微信生態內容,也包括全網內容。同時,AI搜索僅整合公衆號及互聯網其他公開信息,不會使用用戶的個人信息和相關隱私信息。

也正是因爲在功能更新上向來謹慎,此次微信的快速反應也讓外界意外。除微信之外,騰訊多個產品也已接入DeepSeek,如騰訊雲AI代碼助手、騰訊元寶等,但騰訊同時也並未放棄自研——2月17日,騰訊自研的混元T1深度思考模型也在騰訊元寶小範圍開啓灰度測試。

相比起其它接入DeepSeek的應用,微信搜索的優勢在於,它無需安裝新的APP,能夠更便捷地獲得服務。並且,它可以在搜索結果中囊括公衆號等微信生態內容,而這也是中文互聯網中最爲優質的內容之一。

而對於微信自身而言,接入DeepSeek的核心目的在於盤活並打通微信生態內的流量。早在去年,微信就已經上線過基於混元大模型的AI搜索服務,但水花並不大。引入DeepSeek後,AI搜索必然將帶動用戶使用微信搜一搜的頻率,而這也能夠再次激活公衆號、視頻號、小程序、朋友圈等歷史內容,大幅提升平臺內部的生態效率。

打通微信生態內的各個原子化組件,也是微信當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以微信大力推進的直播電商爲例,此前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就曾表示,微信電商要與微信生態系統的所有元素相連接,包括公衆號、小程序、企業微信,以及包括微信內發生的所有社交和羣組活動,這也是它與傳統直播電商的最大區別。也只有做好連接,微信生態的價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釋放。

但在實現美好想象之前,微信還有一個現實問題需要解決。在接入DeepSeek之後,龐大用戶涌入造成的服務器過載崩潰、網站卡頓,也是對算力的一場考驗。

兩家AI公司的員工都向界面新聞表示,各家互聯網大廠、金融、醫療、教育及各行各業公司都在扎堆官宣接入DeepSeek R1模型。這些公司所做的大都類似於在自家產品服務上開“入口”,然後接入兼容DeepSeek開源模型所提供的API接口。這類工作實現起來並不難,成本相對不高,是目前最容易搭上DeepSeek“順風車”的方法。

但越來越多公司要同時訪問DeepSeek API,十億甚至更多的API調用量不僅令DeepSeek難以承受,也讓整條產業鏈上的服務器基礎設施“亮起紅燈”。

按照DeepSeek面向企業客戶推出的API服務模式,模型廠商提供的API接口採用token數量(token是模型處理的基本單位,用戶與AI模型互動提出的不同任務,如對話、翻譯,都需要消耗不同數量的token)統一收費。這種模式的問題是沒有併發保證,接入越多用戶,使用時就速度會變慢。

因此,算力市場擴容已經成爲了行業共識。

“去年許多雲計算廠商算力閒置率高,國內許多新建的智算中心利用率偏低,主要因爲許多企業發現接入AI模型的API後找不到進一步的落地應用場景。整個市場的API調用量不足。DeepSeek出現後,一方面會刺激市場投入更多用於AI基建擴容,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改善雲計算廠商的算力利用率。”一位頭部券商機構的TMT研究主管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