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付”灰度上線借款功能 騰訊金融再進一步
微信“分付”上線新功能。8月13日,騰訊旗下消費信貸產品“分付”上線借款功能引發熱議,這也是騰訊依託微信錢包入口對“分付”“分期”等進行灰度測試並放量後,在金融產品方面的又一更新動作。
北京商報記者實測發現,符合條件的用戶在微信“分付”首頁即可找到對應入口,消費者可根據歷史交易記錄申請借款,同時近期微信“分付”還向部分消費者發放了7天免息的優惠。對於“分付”可借款一事,騰訊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目前“分付”正在小範圍試行借款服務升級,用戶可借款至銀行卡用於微信支付外的消費用途。
同日,騰訊發佈2025年二季度業績報告提到,得益於消費貸款服務、商業支付活動及理財服務的收入增長,公司金融科技服務收入增長明顯。
當日,北京商報記者實測發現,用戶可在微信支付“錢包”功能板塊找到“分付”入口,不同於此前提示的“快速審批,即刻可用”字樣,“分付”入口的宣傳提示已經變爲“靈活備用金,消費轉賬可用”。未開通“分付”的消費者,在頁面點擊“查詢額度”便可申請開通“分付”並獲得對應額度。被選中參與灰度測試的用戶,在“分付”首頁展示的額度下方可看到“借款到銀行卡”。
根據頁面提示,微信“分付”借款功能與交易掛鉤,需滿足三個條件:近30天、支付滿100元的交易;支付時未使用“分付”付款;通過系統綜合評估。在點擊“借款到銀行卡”後,系統會提示哪些歷史交易符合條件,用戶可憑藉未使用“分付”的歷史交易申請借款,資金直接打款到綁定銀行卡。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於其他借款平臺,消費者可在額度範圍內根據實際需求選擇貸款金額,當前通過“分付”借款的實際借款金額必須與歷史交易金額保持一致,申請者無法修改。但憑藉多筆歷史交易訂單,用戶在額度內可多次申請借款,而轉賬、紅包等交易無法作爲借款依據。
此外,在消費用途方面,在申請借款的頁面下方,會默認提示消費用途爲日常消費,用戶還可以自行選擇餐飲生鮮、美妝零售等不同用途。
對於上線借款功能的主要原因、預計何時能夠全量上線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騰訊方面進行採訪,騰訊相關人士表示,“分付”是騰訊在灰度測試的消費信貸產品,用戶能夠通過“分付”額度享受消費借款服務。目前“分付”正在小範圍試行借款服務升級,用戶可憑歷史大額交易記錄,借款至銀行卡用於微信支付外的消費用途,滿足用戶不同場景的需求。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指出,微信“分付”可供消費者在除微信支付以外的其他場景使用,能夠吸引更爲廣泛的消費者,也能助力其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在使用設定上,微信“分付”借款功能與交易掛鉤,主要是試圖篩選出外部交易場景,評估對應的用戶消費水平,從而爲授信動作打好基礎。
在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看來,微信“分付”上線借款功能標誌着其從純消費信貸向類現金貸服務延伸,打破了此前使用僅限於消費場景的限制,通過將用戶歷史支付行爲和可提取的信用資金掛鉤,也提升了產品的靈活性和實用性。
王蓬博指出,這類方式本質上是一種基於行爲數據的風險控制方法,有助於通過用戶的實際消費行爲來評估風險。但可能會排除那些消費頻率低但信用良好的用戶,且過度依賴歷史交易記錄可能導致對新用戶的評估不夠全面。
北京商報記者 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