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不斡旋俄烏停戰 川普和烏克蘭籤稀土協議活像做生意

俄羅斯18日發射飛彈,強攻烏克蘭東北部的哈爾科夫(Kharkiv),將當地一座製衣廠夷爲平地。(路透)

烏克蘭終於等到難得的外交順風,剛與華府達成稀土「框架」協議。按照這項協議,美國將投資烏克蘭重建,以換取分享當地未來自然資源、能源基礎設施及石油和天然氣的獲利。而美國總統川普說,協議最快會在下週四簽署。

BBC新聞網18日分析指出,美國、歐洲和烏克蘭官員在巴黎也進行了「建設性的」第一輪和談。直到川普和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威脅,除非俄烏和談迅速獲得進展,否則將退出斡旋停火。而烏克蘭原本希望,美國對俄羅斯與日俱增的不耐,會轉化爲對莫斯科的進一步制裁。然而,美國威脅要放棄持續爲停戰斡旋,卻更合克宮,而非基輔的意。

普遍共識認爲,烏克蘭及歐洲盟友的集體力量仍不足以長期抵抗俄羅斯的侵略。儘管俄羅斯繼續設法儘可能征服並佔領的烏克蘭領土,但莫斯科仍聲稱,還在致力追求和平。

最近幾天,俄軍對烏克蘭平民發動了一些最致命的飛彈攻擊。在東北部的哈爾科夫(Kharkiv),3枚飛彈擊中當地住宅區,導致超過100人受傷、1人死亡。然而,這些攻擊絲毫沒有帶來白宮任何譴責,美方反倒繼續向基輔揮「大棒」,暫停軍援,而給莫斯科「胡蘿蔔」,改善關係,以迫使雙方反映白宮對和平的渴望。

在美國暫停軍援和情報共享後,基輔同意了全面停火。然而,莫斯科卻絲毫沒改變最大要求,繼續要求更多烏克蘭領土,並推翻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很難看出這種威脅要如何帶來突破。

猶如澤倫斯基所坦承的,烏克蘭抗俄的戰場現實正逐漸失去世人關注。儘管美國和烏克蘭即將達成稀土協議,但川普政府的威脅卻讓這看起來更像是商業投機活動。這也引發了更大的問題:只要美國商業利益獲得保護,華府是否在乎長期控制烏克蘭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