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天使」頻頻現身 長江江豚見證母親河生態復甦
微笑天使頻頻現身長江江豚見證母親河生態復甦。圖爲5月21日長江銅陵段江面上野生江豚躍出水面。(新華社)
大陸央視新聞30日報導,長江江豚是長江旗艦性物種,也是反映長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重要指標物種。近日發佈《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2024年)》顯示,長江江豚種羣數量呈現出持續穩定的態勢。曾經難覓蹤影的「微笑天使」,正見證着母親河的生態復甦。
攝影愛好者在安徽銅陵長江大橋水域,拍攝到多隻江豚追逐嬉戲畫面。鏡頭中,一對母子豚親密相伴,格外引人注目。
江豚保護志願者生態攝影愛好者章賢說:「這是一個家族,裡面有母子豚,代表長江江豚自然繁衍得很好,我追尋江豚已經三十多年了。長江水質一天天變好,從前難覓蹤影的微笑天使,如今已是常客。」
在安徽蕪湖水域,攝影師也記錄下一對江豚母子在水中追逐畫面。
安徽蕪湖無爲市農業農村局高級工程師陳德貴稱:江豚的數量至少增加了兩到三倍,看到母子豚的數量比以前多多了。
在江豚的另一重要棲息地江西,隨着禁捕退捕工作深入推進,贛江流域生態持續改善。這使得江豚時隔近40年重現贛江揚子洲段,母子豚更是頻頻現身水面。
通過聲學探測和人工調查,近年在江西南昌、九江等多處水域均發現江豚活動蹤跡。這表明長江江豚正通過擴大活動範圍,積極尋找新的棲息地。
自2021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實施「十年禁漁」以來,水質改善,江豚餌料也日益豐富。
在即將通車的安徽銅陵長江三橋建設現場,這座跨越長江的斜拉橋在三年多施工期內,依靠「聽豚」設備發出預警。即時捕捉江豚回聲定位訊號,計算數量、移動方向,分析活動規律,並監測水下雜訊,最大限度避免干擾江豚。
銅陵長江三橋專案部安質生態環保部部長章程表示:「聽豚」系統安裝有3套,對長江施工雜訊、江豚活動軌跡監測。「聽豚」系統就像順風耳,江豚一靠近,就會自動發簡訊預警。會及時啓動應急預案,現場評估雜訊,是否停止水上作業。
依託「長江禁捕智慧巡防體系」構建「天上看、空中聽、地上查、水裡探」四位一體監測網,銅陵段實現立體化監管。
江豚數量從2006年40頭增至目前60頭,增長50%;浮游生物、底棲動物、魚類種類豐富,鳥類種類更是從2013年126種躍升至186種。
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耿夢雨指出:19個高空探頭加水下聲納組成「數位防線」,即時捕捉江豚聲音訊號和行動軌跡。核心區智慧監測塔搭載5G鏡頭,識別非法捕撈準確率高達98%。
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長江中下游江豚保護的黃金水域,橫跨安徽銅陵、池州、蕪湖三市,58公里江段爲江豚提供安全庇護所。不僅是最重要棲息地之一,更承擔着遷地保護、種羣復壯重任。經過二十多年摸索,保護區已掌握江豚繁殖規律,種羣從最初4頭壯大至12頭。
2021年,保護區與湖北長江天鵝洲白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江豚個體交換。如今,這裡不僅是江豚樂園,還棲息着186種鳥類、43種魚類。
在江西贛江揚子洲水域安家10餘頭江豚,讓揚子洲鎮漁業村「江豚灣保護區」成爲生態網紅打卡地。近來,揚子洲鎮成立江豚保護協會組建護漁隊,贛江流域揚子洲段生態持續向好。
在長江銅陵段,水質穩定提升至Ⅱ類。五年來,銅陵市累計幫助數千名退捕漁民實現轉產就業,昔日以漁爲生的古鎮,正轉變爲生態旅遊的熱門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