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獵”江南水務,千億利安人壽瘋狂“掃貨”A股
環球老虎財經app
繼一季度密集增持多家上市公司,利安人壽近日又將水務龍頭江南水務持股比例增至5.03%。在銀保渠道依賴難解、承保利潤薄弱的背景下,這家年輕險企正將重心轉向資本市場。
利安人壽加速佈局A股。
7月2日晚間,江南水務發佈公告稱,利安人壽於7月通過集合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份110萬股。增持完成後,利安人壽持股數量增至約4699.54萬股,持股比例達5.03%,對應持倉市值約爲2.54億元。
對於此次舉牌目的,利安人壽表示,是基於保險公司自身配置需求以及對上市公司價值的認可,屬於長期投資行爲。
舉牌江南水務,是利安人壽近期持續擴張A股投資版圖的縮影。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利安人壽大舉增持A股資產,已出現在7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行列,包括常熟銀行、中山公用、蘇鹽井神、華光環能等。截至一季度末,其持股市值躍升至約12.49億元,較2024年末的2.01億元大幅增長。
事實上,當前利安人壽正值其戰略轉型的關鍵時期。作爲成立僅6年便實現保費收入破百億的年輕險企,該公司長期高度依賴銀保渠道。2024年,其銀保渠道業務佔比高達73.43%;2025年第一季度,這一比例仍維持在73.93%。
然而,銀保渠道雖能快速做大規模,卻也擠壓了公司利潤空間。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利安人壽保費業務收入持續增長,分別爲193.88億元、220.16億元和244.57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卻表現低迷,分別爲-27.57億元、0.39億元和0.48億元。
險資“圍獵”江南水務
江南水務再獲險資舉牌。
近日,江南水務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股東利安人壽出具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截至目前,利安人壽已持有公司股份4699.54萬股,佔總股本的5.03%。
據悉,此次權益變動是利安人壽基於自身配置需求及江南水務的配置價值進行的長期投資,資金來源爲自有資金。
公告顯示,今年以來利安人壽持續增持江南水務:1月、2月、7月分別增持288.38萬股、59.26萬股、110萬股,增持均價分別爲5.43元、5.25元、5.32元,合計增持金額達2462.22萬元。
此外,利安人壽表示,本次權益變動後,未來12個月內,在符合並遵守現行法律法規及規範性文件的前提下,不排除繼續增加江南水務股份的可能性。
事實上,江南水務並非首次受到險資青睞。除利安人壽外,2024年5月長城人壽也曾舉牌該公司。據公告披露,當時長城人壽通過二級市場增持33.6萬股後,持股數量達4676.17萬股,持股比例突破5%,觸及舉牌線。
舉牌後,長城人壽仍持續增持。2024年6月、8月、9月,其持股比例逐步升至5.21%、6%、6.28%;截至今年3月底,長城人壽累計持有江南水務5964.7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38%。
屢次被險資舉牌的江南水務,究竟有何吸引力?
據瞭解,險企實施新金融工具準則後,權益類資產多以公允價值計量,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這會提高險企當期損益的波動性。
不過,當持股比例達到舉牌線後,險企持股可採用權益法覈算並納入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的股息分紅計入投資收益,而股票市值波動不會影響當期利潤。
公開資料顯示,作爲江陰國資控股的公用事業上市公司,江南水務主營業務爲自來水製售、排水及相關水處理業務,同時經營工程業務。
從經營表現看,公司淨利潤自2019年起已連續六年正增長。2024年末,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5.33億元,同比增長12.39%;歸母淨利潤4.02億元,同比增長24.31%。
在此基礎上,江南水務保持着穩定的分紅力度。2024年,公司兩次分紅共計1.22億元,佔當年淨利潤的30.24%;上市以來累計派現達10.35億元。
除主營業務外,2024年江南水務還通過增持江陰銀行可轉債並轉股成爲其股東,投資金額5.98億元。截至2025年3月末,江南水務直接持有江陰銀行1.42億股,持股比例5.76%,爲該行第一大股東;按權益法覈算,2024年其投資江陰銀行的收益達1.17億元。
因此,利安人壽此時舉牌江南水務,有望在未來獲得穩定的高股利,從而平滑利潤波動。
業績靠投資拉動
舉牌江南水務,只是近年來利安人壽擴張投資版圖的一個縮影。
2024年11月,利安人壽以每股均價6.4142港元增持深圳國際股份50萬股。增持後,其持股數量約爲1.21億股,持股比例從4.98%升至5%,構成舉牌。以當前股價計算,利安人壽持股市值約爲9.32億港元。
進入2025年,利安人壽繼續大手筆增持A股資產。Choice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末,利安人壽共躋身7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行列,包括常熟銀行、中山公用、蘇鹽井神、華光環能、江蘇國泰、鳳凰傳媒及江南水務,持股市值約12.49億元;而2024年末,該公司僅現身3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名單,持股市值僅2.01億元。
具體來看,除江南水務外,2025年一季度利安人壽還增持中山公用3780萬股,持股比例從0.45%大幅躍升至3.02%;增持華光環能613.3萬股,持股比例從0.51%升至1.15%。
此外,2024年年報數據也體現出利安人壽的持續增持態勢。2024年末,其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從530.48億元增至819.44億元,增長288.96億元。其中,股票資產從2023年末的9.75億元增至2024年末的33.64億元,增幅高達245.03%。
權益投資規模的擴大,疊加2024年A股行情的助力,利安人壽也享受到了更多資本市場紅利。
數據顯示,2024年利安人壽實現投資收益51.16億元,同比增長18.08%,對總營收的貢獻佔比約爲17.19%。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貢獻2.71億元收益,而2023年該項爲虧損7.24億元;同時,利安人壽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也由2023年的-1.18億元大幅收窄至2024年的-96.73萬元。
或受此影響,2024年利安人壽的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97.66億元、0.48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爲13.26%、23.07%。
2025年一季度,利安人壽保險業務收入125.45億元,同比下滑4.21%;淨利潤514.24萬元,同比增長54.89%。其中,投資收益13.45億元,同比增長11.80%。
不過,投資業務具有“看天吃飯”的特徵,高收益往往伴隨着高風險,一旦資本市場出現不利變化,就會影響收益及公司淨利潤。
比如2022年,利安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達到193.88億元,同比增長6.60%,但投資收益從35.45億元縮減至14.69億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出現8.20億元損失,較此前下滑近21.13億元。
償付能力報告也顯示,2022年,利安人壽當年累計淨資產收益率爲-46.74%,總資產收益率爲-3.50%,綜合投資收益率僅有0.64%。
受此影響,利安人壽淨虧損高達27.57億元,成爲當年非上市人身險公司的“虧損王”。
轉型迫在眉睫
過度依賴投資收益,折射出利安人壽承保端的經營壓力。
從保險業務收入來看,自成立以來,利安人壽的業務規模一路高歌猛進,成立第6年就實現保險業務收入破百億,並在2023年一舉突破200億大關。
具體而言,利安人壽保險業務收入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銀保渠道的助力。2024年四個季度,該公司銀保渠道業務佔比分別爲76.64%、67.42%、67.96%、77.38%。2025年第一季度,這一比例仍維持在73.93%。
雖然銀保渠道能夠快速帶來保費規模,但過度依賴也帶來了諸多風險。特別是在當前“報行合一”政策深化週期中,監管層通過穿透式管控手續費等中間成本,倒逼行業重估渠道結構,這也給依賴銀保渠道的利安人壽帶來了壓力。
除了渠道改革不及預期外,利安人壽的產品轉型也較爲緩慢。
以2024年爲例,其保費收入居前五的產品中,高達四款是終身壽險,僅有一款名爲利安清源兩全保險(分紅型)。這四款傳統險產品去年共計錄得129.06億元的保費收入,約佔總保費收入的52.77%。
對銀保渠道以及傳統險產品的依賴,也使得利安人壽的盈利水平仍然較低。例如在2024年,受前期產品集中滿期給付的影響,賠付支出大幅飆升207.79%至100.80億元,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也從44.36億元飆升至125.89億元,直接侵蝕了公司利潤空間。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利安人壽保費業務收入持續增長,分別爲193.88億元、220.16億元和244.57億元,但同期歸母淨利潤卻表現低迷,分別爲-27.57億元、0.39億元和0.48億元。
在償付能力方面,利安人壽資本充足水平存在較大波動,穩定性仍有待增強。
2022年,該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下降至158.44%和79.22%,接近監管紅線。此後,該公司通過多筆增資實現階段性修復,至2024年兩項指標分別回升至269.52%和173.83%。
然而,截至2025年一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再次回落,降至238.57%和146.44%。預計第二季度末,這兩項指標將繼續下降至222.86%和135.56%。
綜上,利安人壽的轉型已迫在眉睫,公司如何破局將成爲未來最大的看點。
責任編輯丨汪鵬
轉自:市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