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數據交易提供產品目錄,上海推出首批數商入庫名單

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AI領域突破性成果——一項名爲AlphaFold2的技術破解蛋白質摺疊難題,標誌着人類正式邁入“計算設計蛋白質”時代。

這一前沿進展的餘波,正與上海數據要素市場的澎湃活力產生強烈共振:2025年8月24日,2025年“數據要素×”大賽上海分賽揭曉,600餘個參賽項目中,來自上海交大的一個名爲“VenusPod平臺”項目以全球最大蛋白質數據集爲基底,憑藉多款實現“序列到功能”精準預測的蛋白質AI蛋白質設計大模型脫穎而出,一舉斬獲一等獎。其已爲20餘家企業設計超30款產業化蛋白質,近10款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

“VenusPod平臺”是上海數據產品“井噴”態勢的下的代表之一。

作爲上海數據創新圖譜的年度“掃描儀”,2025年“數據要素×”大賽上海分賽歷經4個月賽程,不僅產出132個獲獎方案、覆蓋13條行業賽道及1條“國際賽道”,更展示出了上海在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方面,實現從“資源”向“產品”加速轉化的清晰路徑。

多個參賽產品涵蓋跨境貿易價格指數、交通流量調度重構、教育、醫療、金融等領域。

大賽評審專家組組長趙基在評價上海數據要素市場時,向界面新聞強調四個關鍵詞——“數據要素應用深度、創新銳度、標杆引領度、可複製價值”。在他看來,能否跨場景、跨行業轉化爲社會與經濟價值,纔是數據產品生命力的核心標尺。

以VenusPod爲例,其依託全球最大蛋白質數據集構建的AI設計大模型,不僅解決了傳統蛋白質設計依賴實驗試錯的低效問題,更通過與20餘家企業的深度合作,推動實驗室成果快速落地爲產業生產力,形成“數據-模型-產品-市場”的完整閉環。

賽場之外的政策創新,正爲數據產品的生長提供肥沃土壤。

本次大賽期間,上海市數據局聯合財政、人社、金融等部門首次推出“政策服務包”:50萬元專項資金直補優秀產品,3000萬元“數商貸”擔保額度緩解融資壓力,“免申即享”的算力、算法、數據資源降低初創門檻,更有“數商生態投融資聚力計劃”將路演現場搬進賽場,實現資本與項目對接。

這種“政策精準灌溉”的成效已在企業實踐中顯現。

VenusPod 已走出校園,孵化出 AI 蛋白質設計公司——上海天鶩科技。公司已完成三輪融資,在生物醫藥與合成生物學領域落地多項標杆項目,成爲上海交大科技成果轉化的典型範例,率先完成了數據要素產品在“產學研”鏈條中的商業閉環。

這並非個案。另外一個一等獎項目團隊庫帕思科技告訴界面新聞,依託政府提供的標準牽引、衆包衆創機制與產業基金,用一年時間搭建起AI-ready醫療語料流水線,讓“一鍵啓動對話機器人”的場景從構想變爲現實,更推動數據、算力、模型的協同邊際成本呈指數級下降。

“僅靠企業單打獨鬥,高質量數據供給永遠做不成生態。”項目代表山棟明向界面新聞表示,通過構建“數據供給-技術轉化-場景應用”的生態體系,上海正讓更多“從0到1”的創新實現“從1到N”的裂變。

數據越用越活、數商越聚越強、產品越迭代越有競爭力。目前,上海已探索形成“6+1”數商分類體系(數據資源、數據技術、數據服務、數據應用、數據安全、數據基礎設施+數字服務),實現對全市數據相關企業的全覆蓋,並通過“數據精準發現+模型智能推薦”新機制。

在大賽期間推出首批數商入庫清單——涵蓋102家數商、128個數商產品、143個數商應用場景,爲數據交易提供清晰的“產品目錄”。與此同時,作爲數據要素市場的核心樞紐,上海數據交易所已掛牌數據產品超2700個,到2025年,上海數據產業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的目標正加速推進。

更值得關注的是,上海數據產品正在參與全球化競爭。

去年,上海商貿數據領域產品在國家大賽中折桂,核心貢獻是將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的國際話語權“拿回中國”。正如趙基所言:“這不是簡單的產品競爭,而是數據要素價值的全球再分配。”

11月,全球數商大會將再次落地上海。屆時,本次大賽脫穎而出的132個獲獎方案將與更多數據產品一道,將進入全年無休的數據交易流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