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醫生患癌後治癒率比普通人高得多?
醫學指導:中山一院胃腸外科 馬晉平主任醫師
醫療專長:擅長胃腸胰腺外科臨牀常見的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胃腸間質瘤切除術、各部位結腸癌、直腸癌腹腔鏡根治術、腸癌保功能根治術;擅長胰腺良性和惡性疾病的外科治療;擅長減重代謝手術;擅長胰十二指腸切除等手術、食管中下段癌根治、十二指腸良惡性腫瘤的外科治療;熟悉腹股溝疝和切口疝的各種外科治療;對肛腸常見疾病,如各型痔瘡有豐富的臨牀經驗。
(圖片來源於網絡)
隨着醫學檢測手段的發展、環境的污染的惡化、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精米精面的飲食等因素,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檢測出癌症。誰也保證不了自己一輩子不得癌,所以就要退而求其次,做到最早的時間發現,及早治癒,做到有驚無險!
201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曾接受採訪時說過,他在腫瘤醫院工作了五十多年,本院腫瘤科醫生得癌5年生存率在80%以上;而當時普通人羣患癌後5年生存率不到30%;最新數據表明,在2019年-2021年通過人羣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爲43.7%,其中八種癌症5年生存率超過60%。
爲什麼醫生患癌治癒率比普通人高得多?是因爲醫生都給自己用好藥或者採用高新治療技術嗎?其實並非如此,只是因爲醫生們臨牀上見過各種各樣病人,他們更懂得遠離風險,提前防範。
改善不良生活習慣
1、低脂低鹽飲食:低脂飲食,可以讓我們遠離脂肪肝,遠離內臟脂肪超標,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而體重超標、高血脂、內臟脂肪超標,都是很多癌症高發風險;吃得太麻、太辣、太燙,是食道癌的主要相關因素,也是胃癌的高風險因素。
2、戒菸限酒:吸菸是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的高危誘發因素,戒菸可以降低這些癌症的發病風險。長期過量飲酒,與多種癌症的發病具有相關性,比如,酒精肝就是肝癌的高風險因素。
3、不喝滾水茶、不吃燙嘴的飯:功夫茶、滾燙的粥,是食管癌、胃癌的高風險因素。
4、少吃醃製食品:醃製食品與胃癌、腸癌具有相關性,從我國胃癌、腸癌發病地圖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5、規律生活,避免熬夜
6、避免久坐不動,適當參加體育運動
定期體檢
早發現早治療,能夠大大提高治療的效果,提高5年生存率。體檢項目包括:抽血檢查、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尿常規、大便潛血實驗。抽血檢查包括:血常規、肝功能、尿酸、血糖、甘油三酯、膽固醇、腫瘤標誌物、肝功能等;影像學檢查包括頸部及肝、膽、胰、脾、泌尿、生殖等腹腔臟器的B超;女性乳腺B超;45歲以上增加肺部CT檢查,;50歲以上,有條件人羣,建議增加胃腸鏡檢查排除最常見的消化系統腫瘤:胃癌、大腸癌;如果有家族史人羣,應提前5~10歲檢查增加項目;尿常規可以檢查尿液中有沒有紅細胞,幫助診斷泌尿系統腫瘤;大便常規加潛血實驗可以幫助診斷胃癌、結直腸癌。
相信科學,接受正規治療
一旦發現惡性腫瘤,一定要相信醫生,接受正規治療。前蘋果CEO喬布斯在2003年10月的一次全身體檢被發現惡性胰腺腫瘤,如果當時立即接受治療,就有可能改寫歷史;但是不知何故,他拒絕了醫生提出的立刻手術的提議,而是去印度接受了9個月的禪修並採取素食,希望能夠治癒腫瘤;但事與願違,等到想進行手術時已經爲時已晚,令人扼腕嘆息!
很多網絡流傳的案例:發現腫瘤後自行在百度搜索,到並沒有醫療資質的“診所”治病,一會兒在這治,一會兒到那治,到處都跑遍了,結果人財兩空。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們的疾病也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平時不良的生活習慣,疏於健康管理,可能讓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重病。而發病後對於疾病的態度,也決定着預後。一旦發現疾病,要積極面對,千萬不要諱疾忌醫、不相信科學,以免延誤病情。
歡迎在文章右下角評論或留言!
爲什麼醫生患癌後治癒率比普通人高得多?------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3512帖
馬醫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