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拖延症總改不掉?完美主義、逃避壓力都可能是關鍵原因

記者李薇/臺北報導 圖/tvn_drama IG

許多人明知道事情該做卻遲遲無法開始,總在最後一刻才倉促完成,這種「拖延症」其實並非單純的懶惰,而是心理與行爲交互作用的結果,拖延背後往往隱藏着焦慮、完美主義、或是逃避壓力的傾向,以下三個原因與改進方法,能幫助你重新掌控時間與效率。

1.害怕失敗導致逃避行動

很多人害怕結果不完美、被批評或出錯,於是選擇「先不開始」,藉此暫時逃避焦慮,建議將任務拆解成小步驟,每完成一部分就給自己肯定,讓過程不再那麼令人畏懼。

2.缺乏即時回饋感而失去動力

拖延者常覺得成果遙遠、努力沒有立即回報,這時可以爲自己設定短期獎勵制度,例如:完成一項任務就喝杯咖啡、看一集喜歡的影集,透過即時正向回饋維持動力。

3.環境干擾讓注意力難以集中

手機通知、社羣軟體等都是分心的來源,可採取「番茄鍾工作法」:專注25分鐘、休息5分鐘,搭配關閉通知或建立安靜工作環境,讓專注力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