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財報/AI 賺錢也燒錢!上季獲利超預期 但資本支出暴增 股價盤後跌4%

微軟股價週三盤後下跌近4%,因資料中心支出激增。路透

在人工智慧(AI)熱潮推動下,微軟公司(Microsoft)上季營收與獲利雙雙超越市場預期,但支出暴增令市場擔憂提供AI基礎設施的成本過高。

根據該公司週三公佈的財報,在截至9月底的上季,包括租賃(這是資料中心支出的指標)在內,資本支出高達349億美元,遠高於前一季240億美元。微軟股價盤後下跌3.8%。

執行長納德拉在聲明中表示,微軟正「持續擴大AI領域的資本與人才投資,以把握前方龐大的機會」。

上季營收年增18%至777億美元;淨利由246.7億美元升至277億美元,或每股盈餘由3.3美元升至3.72美元,皆優於分析師預估的756億美元與每股盈餘3.68美元。不過,受到對OpenAI鉅額投資影響,淨利潤減少31億美元。

自2019年首次投資OpenAI以來,微軟已承諾投入130億美元,截至9月底已撥款116億美元。財報發佈前一天,OpenAI宣佈完成重組,確立其非營利組織控股架構;依新架構,OpenAI基金會持有營利事業26%股權,47%的股權握在現任與前任員工以及投資人手中,微軟持股比約27%,估值約1,350億美元。

微軟的主要成長動能仍來自Azure雲端業務。在剔除匯率影響後,該部門營收成長39%,高於華爾街預估的37%。巴克萊分析師Raimo Lenschow指出,增速雖然「健康」,但略低於部分投資人最樂觀的預期。

商業應用部門營收成長17%至330億美元,高於市場預估的323億美元。公司表示,客戶升級至內建AI功能(如Copilot助理)的高階軟體版本,推升每用戶營收。

投資人關係主管Jonathan Neilson指出,資本支出暴增反映市場對AI運算能力的龐大需求,微軟仍難以全數滿足。支出約一半用於短期資產,例如伺服器,另一半投入長期基礎設施,例如資料中心。

儘管微軟仰賴OpenAI模型支撐其AI產品,但8月起已開始公開測試自研AI模型,用以強化消費者版Copilot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