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人生再搏一次”,職場人出國留學到底值不值?

對於任何年齡段的人來說,出國留學都不是一個輕易做出的選擇,對已有穩定收入的職場人士來說尤其如此,當工作、家庭、環境都趨於安穩的時候,改變需要更大的勇氣。

提問Questions:

步入職場後,還能出國留學嗎?

解答Answers:

職場人留學不是小衆

不論是在哪個國家,大部分高校都對申請者沒有年齡和經歷的限制,正因如此,這對在職人士開闢了一條更加寬闊的道路。

近幾年來,不論是從報刊報道還是留學數據趨勢中,都能感受如今選擇出國留學的職場人士不在少數。在新東方發佈的《2023中國留學白皮書》中可以看到,赴新西蘭留學的人羣中,有近三成的人年齡在26歲及以上,這個年齡段的人大多已經離開校園步入職場。

像是我們熟知的鐘南山院士,43歲赴英國愛丁堡大學進修;50歲的北京大爺賈大明,辭去北京一所知名國際學校校長的職位,遠赴悉尼大學留學。由此可見,“大齡留學”已不再僅僅是極少數人的選擇。

舍與得的平衡

迴歸到實際,大多數職場人之所以會猶豫是否要出國留學,根源在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既想出國留學,又擔心丟了手頭的工作,找不到更好的,最後得不償失。

但職業發展是一輩子的長跑,比拼的是意志、技巧、耐力和速度等,不是衝刺。選擇出國留學,就是用短短的幾年時間,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提升能力和豐富自己的閱歷,爲今後長遠的職業發展不斷充電加油,爲人生開闢更多的可能性。

對於大部分職場人來說,出國留學其實是具備一定的優勢的,比如,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承擔學費和生活費用;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能夠幫助申請人更好理解交叉學科;在工作後選擇出國留學,對職業發展和生活更具規劃性,更珍惜這段來之不易的校園時光,收穫更多。

雖然一些人無法理解辭職留學、“大齡”留學,但赴海外學習的確能夠讓申請人獲益,比如,能夠爲自己“充電”,能夠掌握行業前沿動向,甚至可以和獲得諾貝爾獎的教授暢談。

總而言之,不論處在何種階段,都可以出國留學,它既可以是轉變職場賽道的優選,也可以是豐富閱歷的途徑。

保持“終身學習”的狀態

我們中國人有一句廣爲流傳的話“活到老,學到老”,其中便蘊含着終身學習的意味,而最早將“終身學習”這個概念系統性地提出來的,則是法國教育思想家保羅·朗格朗。他認爲教育過程必須持續地貫穿在人的一生之中,它可以成爲人生不同階段的進步階梯。

我曾經採訪過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校長陳永財教授,他說新加坡的教育始終在求新求變,不會停止變革的腳步,他們會爲國民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正是因爲爲全民培養終身學習意識,新加坡這麼一個幾乎沒有任何資源的小國,才得以在亞洲和世界立於不敗之地。

具備終生學習能力也是生存之道,如今行業變化很快,學習的形態也在改變,不持續學習勢必會被時代拋在身後。這也是部分人會在積累了多年工作經驗之後毅然選擇辭職留學的原因,不僅是爲了在目前的崗位上有更高的發展,更是爲了應對不知何時到來的“職業危機”,未雨綢繆。

當今世界快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面對這樣的形勢,保持“終身學習”的信念,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選擇出國留學什麼時候都不晚,爲自己投資永遠值得。但更重要的是讓自己保持“終身學習”的狀態,拿出勇氣走出國門開拓視野,不斷用新的知識武裝自己、充實自己,就算面對一日千里的社會發展,也有信心能夠讓自己獨佔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