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誰將離開北京?
自從1958年北京第一次城市規劃以來,北京這座城市就經歷了多次城市發展格局和功能定位的變化。
1958年北京第一次城市發展規劃出臺,在當時蘇聯的影響和大躍進的背景下,北京的城市功能被定位爲“大工業中心”。
並確定發展格局是以“市區爲行政中心”。
在這種城市功能定位和發展格局的驅動下,北京開始了大規模的“市區拆遷”工作,北京市區從而進入迅速的發展階段。
這種發展格局和功能定位一直到1992年再一次發生重大變化。
1992年北京城市的發展格局和功能定位再一次變化,北京城市功能變成了“經濟中心”,並開始了城市的“去工業化”進程。
城市發展開始從市區逐漸向外擴張“攤大餅”:城市發展從市區開始向城區邊緣組團擴張。
北京從此要開始“野蠻生長時代了”。
到了2004年北京藉助申奧成功的春風,開始了城市最猛的擴張時代,“11大新城時代”開始亮相。
北京從市區,再到城區邊緣組團,再到11大新城,北京的城市擴張非常迅猛。
包括房山、大興、亦莊、昌平等新城的崛起,都是在申奧成功以後,北京2004年新城市規劃打造下的結果。
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也從“工業中心”,過渡到“經濟中心”,然後再到“世界宜居城市”,大北京的崛起速度肉眼可見。
但是到了2017年,北京最新的城市總體規劃再一次變了。
首先是城市發展功能定位變了,北京更加聚焦於“四大首都功能定位”: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外交中心和科創中心。
這就意味着北京開始了“強化政治,弱化經濟”的功能定位。
而在城市發展格局上,北京開始了“非首都功能疏解”,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同時成立了第19個國家級新區雄安新區。
北京要開始“去大城市病了”。
2023年5月10日,一場“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在雄安新區召開。
在這一次座談會中,明確提出:
要紮實推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各項任務落實,接續謀劃第二批啓動疏解的在京央企總部及二、三級子公司或創新業務板塊等,着手謀劃金融機構、科研院所、事業單位的疏解轉移。
這段話明確了未來幾年,誰將從北京陸續疏解轉移。
首先是“第二批在京央企總部”,央企總部的離京已經基本成爲定局,
隨着第二批央企疏解啓動的消息傳出,央企爭奪有升溫跡象。央企總部離京步伐提速,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向縱深推進。
需要強調的是,上海、武漢等城市都是央企總部搬遷的熱門目標,不排除在三峽集團之後,還會有央企總部會遷入武漢。
而按照目前趨勢看,河北雄安新區還是央企離京的最大目的地,2023年雄安新區已經和18家央企簽署了合作協議。
其次是“央企二三級公司或創新業務板塊”。
這也就意味着央企的疏解是“一鍋端模式”,包括二三級公司和創新業務模塊,可能也不能留在北京。
2023年6月30日,北京第一個“央企產業集羣”宣佈整體落戶雄安。
這個“央企產業集羣”就是“中國中鐵產業集羣”,中國中鐵將會在雄安新區建設“中鐵雄安基地”,將產業集羣整體遷入。
這或許是未來在京央企疏解雄安新區的“核心方式”:從總部到下屬的二三級公司,整個產業集羣整體離京。
根據官方的消息,2023年將爭取疏解央企二三級子公司的數量達到30家之多,這些“央企子公司”將會首先入駐雄安。
這也就意味着央企“離京”已經不再是“總部級別”,而是“整體離京”,從總部到二三級子公司,實現了“一鍋端式的疏解”。
最後是包括“金融機構、科研院所、事業單位”可能也就陸續離京。
根據《雄安新區啓動區控規》的功能規劃,我們可以發現雄安新區啓動區除了規劃了“總部區”之外。
同時還規劃了“金融島”,“大學園”和“科學園”等功能區。
這種功能規劃其實背後的含義非常明確。
可見除了“央企總部”之外,北京的“金融機構”大概率將會搬入“金融島”,在京部屬大學大概率將會遷入“大學園”,而在京部分科研機構可能將會遷入“科學園”。
尤其是“總部區”和“金融島”,是雄安起步區的“重中之重”。
所以在“央企離京潮”和“大學離京潮”後,緊接着估計就是金融機構“離京潮”了,北京的城市功能將會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23年7月3日,首規委還召開了全體會議,會議中還提到了“以釘釘子精神繼續抓好實施,堅定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同時審議通過了《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2022年工作總結和2023年工作要點》、《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三年行動計劃(2023年-2025年)》等文件。
這一切的信號,都代表着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已經進入了“攻堅階段”和“規模化疏解階段”。
五年後的北京和現在的北京,註定將會“完全不一樣”了。
那麼,這種變化對北京樓市會有哪些影響?
首先第一點,在整體“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背景下,北京嚴控人口流入的趨勢不會放鬆,北京常住人口規模在未來五年“只減不增”是大概率。
因此北京的住房限購政策取消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
簡單來說,在人口嚴控的背景下,北京限購政策取消估計難度是比較大的,以房控人依然是核心目標。
其次是北京的“落戶規模”大概率不會擴大了,北京落戶依然將是“地獄模式”,北京未來引進的新人口將以中高端羣體爲主。
只有全國最優秀的人才,才能被北京看中並引進,才能在北京這個城市真正“留下來”,才能拿到“北京戶口”。
所以在疏解的背景下,北京落戶政策大概率不會放鬆。
因此,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背景下,期待北京住房限購放鬆或者落戶政策放鬆,我們認爲都是不太現實的。
戶口和限購,是制約北京房價的最大兩個因素。
所以北京樓市未來的“分化”會非常明顯:
首先是剛需盤,將會越來越難賣。
由於新增人口不斷減少,剛性需求會逐漸減少。
包括城區小戶型老破小和遠郊老破大,接盤的人會變得越來越少,將來有可能將不得不降價出手。
這部分產品本來的接盤對象就是剛需人羣,隨着這部分人的需求減少,會對以上兩種產品形成房價壓力。
對於這部分產品,建議儘快置換。
其次是學區房,可能將會進入溫水煮青蛙的狀態。
學區房需要戶籍人口增加和出生人口增加來支持,但是由於北京落戶政策過於嚴厲,戶籍出生人口下降必將成爲趨勢。
因此學區房可能也會逐漸進入溫水煮青蛙的狀態。
最後是所有的遠郊區產品,包括密雲、懷柔、延慶、門頭溝等片區,除非自己要居住,作爲投資升值來說,未來的希望也不大了。
這些都屬於北京的“生態涵養區”,未來連養老的價值都不高。
【直播預告12月19日】
【主題:2024年房價專場】
【加大山老師購房羣,微信號:ycim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