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住院醫師訓練 禁執行醫美
衛福部預告修訂醫美特管辦法,將美容醫學採三級管理,嚴格限制醫美醫師資格,未完成「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者不能幫人施打肉毒桿菌素。圖爲急診住院醫師進行手術。記者陳易辰/攝影
爲導正「直美」亂象,提高醫美品質,衛福部近日公佈最新管理辦法,將美容醫學分三級,並限制執行醫師資格,以風險最高的「特定美容醫學手術」爲例,僅限於外科、骨科、急診醫學科等十大專科醫師,而未完成「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劃」(PGY)者不得從事任何醫美醫療。
據估計,全國每年約一四○○多名醫學系學生通過醫師國考,其中一百多人並未依照傳統程序,接受兩年PGY住院醫師訓練,而直接至醫美診所賺快錢,衛福部統計,累積醫師人數達六百人之多。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目前僅針對「特定美容醫學手術」訂定規範,但近年來,不少醫美醫療糾紛及事故案例源自電波拉皮、玻尿酸注射等簡單醫美療程,爲了改善管理缺口,因此,在這次預告修正「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中,改爲三層級管理,未受過完整「一般醫學訓練計劃」醫師需重新受訓,才能做最簡單的美容醫學處置。
新制將美容醫學分類爲「美容醫學處置」、「一般美容醫學手術」、「特定美容醫學手術」(較多抽脂量的抽脂、削下巴、隆乳等)等三層級,針對不同風險的醫美行爲,制定嚴格的資格門檻,全面迴歸專科醫師制度,將於明年一月一日上路,這將是國內醫美產業最重要的一次制度變革。
部長石崇良表示,在美容醫學領域上也需迴歸專科醫師制度,執行醫師需有相關專科醫師訓練基本能力,才能以病人安全和權益爲重。新制上路後,沒接受過「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的「直美」醫師均需回到醫院補齊訓練。
爲了避免新制上路後,造成醫療端斷層,劉玉菁表示,提供緩衝期,美容醫學手術醫師需在三年期限內補齊資格,光電與針劑的執行醫師則需在二年完成訓練,始能繼續執行醫療行爲。
劉玉菁表示,這次修法核心目標爲提升美容醫學品質,避免未受訓人員執行高風險醫療行爲,希望透過分級管理與資格強化,降低「醫美自由市場」所導致的醫療風險,保障民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