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黃土地少年插上飛翔的翅膀——北航育暖航行實踐隊點燃中陽學子空天夢

黃河新聞網呂梁訊“嗖——!”一枚水火箭呼嘯着刺破山西中陽的晴空,緊接着,一架架親手製作的航模在操場上競相翱翔。2025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育暖航行”實踐隊的到來,讓中陽縣第一中學的校園沸騰了。一場名爲“科創築夢,智探蒼穹”的科普夏令營,正悄然爲黃土地上的少年們推開探索浩瀚宇宙的窗口。

此次活動以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培育創新思維、厚植空天報國情懷爲核心目標,育暖航行實踐隊的26名隊員依託北航學科優勢,融合科普教學與地方調研,爲中陽學子帶來了一場沉浸式、啓發式的科技探索之旅。

STREAM課程搭臺,科技人文共融

本次夏令營依託北航深厚的航空航天學科背景,融合科學、技術、人文與工程素養,打造出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科普課程與科技體驗活動。“我們依託精心設計的STREAM課程體系,涵蓋科學認知、技術導向、紅色精神、工程實踐、文化藝術、數學思維六大板塊,旨在全方位提升同學們的綜合素養。”實踐隊隊長尹思文介紹道。課程緊扣青少年興趣,系統解析飛行奧秘。通過生動講解與互動實驗——如趣味水火箭發射、航模製作等實踐環節,學生們在“動手做”中真切理解科學原理與應用。

課程還注重價值引領與人文浸潤,通過設置空天報國精神與紅色文化主題課,引導學生感悟航空航天事業的時代使命與科學家情懷;融入信息美學、詩詞鑑賞等內容,促進科技與藝術的交融,拓展學生的審美視野與綜合素養。

走出校園接地氣,鄉土案例添溫度

育暖航行的足跡並未止步於教室與操場。實踐隊始終踐行“知行合一”的理念,在科普教學之餘,帶着對這片土地的好奇與敬意,走進中陽縣的街巷村舍:他們在社區活動室與老人閒話家常,聽黃土高原上的生活智慧;尋訪非遺“中陽剪紙”傳承人,看剪刀下的民俗文化如何融入現代設計;走訪深入田間地頭的現代農業基地,瞭解中陽木耳的種植之路。

他們用心記錄這片土地的脈動——深厚的文化、振興的故事、科技的應用,這些鮮活的見聞,被精心提煉成課堂上的生動案例。這種將科普教育與國情社情、鄉土文化深度融合的嘗試,讓知識傳遞更有溫度,也讓中陽學子在認識科學的同時,更讀懂了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

雙向奔赴結碩果,空天夢想扎深根

中陽縣第一中學社團聯合會主任郝利明高度評價這場“雙向奔赴”:“北航學子肩負科技強國使命,此行不僅是一次專業科普的播撒,更是一次有溫度、有深度的雙向奔赴。這種形式對拓展學生們的視野、培養科學素養和家國情懷意義深遠。”

參與學生紛紛表示,親手製作併發射水火箭、協作完成航模飛行等環節,帶來了強烈的參與感和成就感,那騰空而起的水火箭和航模,彷彿承載着少年們剛剛萌芽的空天夢想。“看着自己做的水火箭‘嗖’地飛上天,感覺太神奇了,原來牛頓定律這麼酷!”科學的種子在一次次的動手實踐種在了中陽學子心中。

爲期數天的夏令營落幕,但育暖航行的旅程並未結束,它在中陽這片黃土大地上留下的科學火種,從水火箭刺破晴空的瞬間,到航模掠過操場的弧線,科學的好奇與空天的夢想,正與中陽少年的成長軌跡交織,成爲這片古老土地上破土而出的新希望。

未來,當這些播撒在中陽的科學種子茁壯成長,定會化作驅動這片土地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陪伴中陽與更多縣域在科教興縣的道路上穩步前行,讓每一片土地上的少年夢想,都能乘着科學的翅膀,飛向更遼闊的未來。(霍玉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