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國民黨主席是令人卻步的職缺?關鍵在14個字

臺中市長盧秀燕(左三)上週訪澳,今天上午歸國,一下飛機就問到選不選國民黨主席的事。記者黃仲明/攝影

臺中市長盧秀燕考慮不選國民黨主席,藍營高層與基層反應兩樣情,黨中央以「盼盧迴應外界期待」,藍軍基層希望盧勇於承擔,爲什麼國民黨主席是令人卻步的職缺?

地方首長兼國民黨主席有先例,前總統馬英九在2005年就以臺北市長身分「參選」國民黨主席,以壓倒性的勝姿力退政壇「公道伯」立法院長前院長王金平。

一、馬英九是在臺北市長第二任投入黨主席選舉,他離卸任還有一年多,當時,至少藍營不認爲馬英九是選黨主席是「提前落跑」之舉。

二、馬爭黨主席在當時有外在客觀環境的條件配合。首先,連宋2連敗前總統陳水扁,泛藍陣營放眼望去,能一爭2008的也只有「小馬哥」馬英九,選黨主席是取得2008總統的門票,這張票即是藍軍支持者力挺,也是馬陣營評估「總統候選人應與黨主席同一人」的主要思維。

三、2000年的第一個10年,雖然國民黨的財力已非第一次政黨輪替前相提並論,但開門7件事在當時還不到捉襟見肘的窘境,「小馬哥」進廚房還能不需過度擔心沾滿油垢。

國民黨在野已9年,自馬立強之後,難得出現盧秀燕、臺北市長蔣萬安、桃園市長張善政、新北市長侯友宜能獨當一面的「人才」,其中又屬盧秀燕是藍軍的「中興之主」。盧秀燕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實力,包括熟悉國民黨文化的前輩馬英九、王金平都勸進盧秀燕思考黨主席之事。

從嚴謹的定義,盧秀燕爭取黨主席無關「提前落跑」,她仍是臺中市長,前有馬英九的例子,既然無落跑之實,就沒有違反誠信與初衷之事。

但,今非昔比。2005年馬英九能,不代表2025盧秀燕也能,最大原因就是國民黨主席擔子越來越沉重,「有一種苦,你不知道朱立倫的苦」,這幾年朱立倫盤國民黨這殘破的「大宅門」可說肝腦塗地。

藍營人士分析很貼切,「市長是政通人和,主席是有我無你 」,這14個字就說明目前國民黨主席一職爲何讓藍軍有能力有衆望的人會「再多想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