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主席辯論》國民黨主席是泛藍共主?如何爭取民衆支持? 5人激烈交鋒

「說清楚講明白,黨主席大辯論」11日在中天電視舉行,國民黨主席候選人蔡志弘(左起)、張亞中、郝龍斌、羅智強、鄭麗文出席。(姚志平攝)

國民黨主席選舉將於10月18日舉行,今(11)日迎來辯論會最終場。周錫瑋犀利提問,國民黨黨主席最重要任務就是能在大選勝選,2024國民黨得票率3成、民進黨4成、民衆黨2成5。請問藍綠白基本論述有何不同?是否有共同論述?國民黨黨主席是否應該是泛藍共主?你們準備好了嗎?能獲得最大的支持嗎?國民黨2020、2024大選得票率都沒超過4成,請問要如何做,才能爭取民衆最大的支持?

羅智強迴應,國民黨主席想成爲泛藍共主,要經過3階段,一是黨內團結。在這場主席選舉,他堅持君子之爭、不口出惡言,千萬不要「愛之慾其生,惡之預期死」。

第二是藍白之間必須取得相互合作,尊重彼此主體性,但同時要凝聚高度共識。他在立法院真的看到,民衆黨不會讓民進黨繼續執政、禍害臺灣。因此要把握藍白共識、取得最大公約數。

當然最後就是贏得臺灣人民尊敬、贏得民心,永遠跟人民站在一起,強調人民至上,苦民所苦,才能重返執政。國民黨必須展開對民生、反貪腐全方位關心,贏得人民尊敬,才能重返執政。

郝龍斌表示,泛藍泛綠泛白有不同核心理念,國民黨是捍衛中華民國,反對臺獨,兩岸和平交流。泛綠就是臺獨黨綱和臺灣主體性,對兩岸交流有疑慮且高度警戒。民衆黨則是希望打破藍綠惡鬥,追求廉能與效率政府。

不過,大家都希望臺灣好,希望人民在自由民主制度下,過安定繁榮生活,這點是大家的共識。

國民黨主席不只要做泛藍共主,更重要是團結黨內,聯合在野,爭取2026、2028勝利。他擔任過北市長,領導執行力經過檢驗,跟縣市首長都有互信。他去花蓮進行災後復建,就是苦民所苦,跟民衆站在一起,國民黨秉持這份心,一定可以贏。

張亞中指出,主要政黨對兩岸關係、國家認同,都沒有正確處理方式。民進黨主張分離主義、去中國化、臺灣人不是中國人。國民黨主張維持現狀,但兩岸現在是敵對的,難道要維持敵對現狀嗎?民衆黨也沒什麼主張。

國民黨當然要做泛藍共主,如果他當黨主席,第一次中常會要對國父遺像懺悔,本黨失去黨魂,因爲李登輝才讓新黨、親民黨離開本黨,讓忠貞黨員失聯。只要堅持孫中山思想、中華文化、中華史觀,爲兩岸創造和平,泛藍當然會回來。

蔡志弘回答稱,國民黨主席當然是泛藍共主,黨主席必須鞏固核心價值,擴大中間支持。他從臺大法律系到美國留學、教書,長期參與兩岸和公共事務研究,一向主張和平理性團結合作,他有能力讓藍營團結、社會信任。

鄭麗文強調,民進黨2大神主牌臺獨與非核家園,都會把臺灣推向毀滅的萬丈深淵。臺獨也和國民黨一中憲法完全違背,相信也和柯文哲主張兩岸一家親非常不同。非核家園淪爲民粹反科學,危害臺灣能源及國安的主張。民衆黨高舉理性務實科學,她也非常認同。國民黨是理性中道的政黨,希望凡事就事論事,不要讓民進黨使臺灣成爲只有立場沒有是非。

國民黨是否爲泛藍共主?鄭麗文認爲,未來的總統候選人才是泛藍共主,現階段國民黨黨主席是一個「桶箍」的角色,要把所有黨員「箍」在一起,也要把所有泛藍力量「箍」在一起,把藍白力量「箍」在一起,把所有主流民意「箍」在一起。所以黨主席是積極的溝通者、橫向的協調者和有行動力的執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