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搭機有空位不能換? 專家曝背後考量:擅自更換代價高

登機後,即使有空位也不能隨意更換座位。(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即使在航程中看見飛機上有空置的座位,也不代表乘客可以隨意入座,未經許可逕自更換座位,可能需要支付額外費用。根據《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日前有一名網友在社羣媒體上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她搭乘聯合航空班機從休士頓飛往宏都拉斯,航程約3小時,機艙內多數座位是空的,然而空服人員卻告知,需要支付86美元(約新臺幣2650元)或更高的金額才能更換座位,此舉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雖然乘客的不滿可以理解,但是事實上,航空公司對座位分配的規定,不僅是爲了營收,更涉及飛航安全的考量。據航空部落格《Cranky Flier》作者斯奈德(Brett Snyder)解釋,飛機需要保持載重平衡才能確保安全飛行。雖然載重平衡對於小型飛機的影響較大,但是大型飛機同樣需要注意平衡,否則可能導致飛機無法順利起飛或降落。即使只是在不正確的位置增加少許的重量,都可能會對飛機的飛行能力造成影響。

斯奈德進一步提到,航空公司清楚掌握每一位乘客的座位安排,並透過系統計算載重平衡,進而正確裝載貨物和行李,以確保飛機維持平衡狀態。如果沒有妥善處理載重平衡,可能會引發安全問題,而旅客們肯定不希望在飛行途中遇到任何麻煩。

此外,航空公司針對特定座位收取額外費用,也是爲了保障已付費購買這些座位乘客的權益,如果免費讓其他人更換到這些座位,對他們而言並不公平。例如,某些座位提供更寬敞的腿部空間,許多乘客願意爲此支付額外費用。前述網友可能希望更換到的是這類型的座位,而許多航空公司會針對這類型的座位制定不同的價格。

聯合航空曾在2019年的一則推文中表示,只有付費選擇舒適經濟艙(Economy Plus)的乘客,才能享有額外的空間,這就像是購買Toyota汽車的客戶,不能因爲看見旁邊停放着空的Lexus汽車,就直接開走那輛車一樣。

斯奈德建議,乘客在登機後如果對自己的座位不滿意,可以先利用航空公司的應用程式或官方網站,查詢是否可以更換座位。如果這個方法行不通,可以詢問登機門的地勤人員,但由於地勤人員通常非常忙碌,不一定有時間處理。最後一個方法是詢問空服人員,或許他們願意收取費用,讓乘客更換到提供額外腿部空間的座位;否則,這可能只會給空服人員帶來額外的困擾。不過斯奈德最後強調,如果乘客是出於健康或安全等特殊因素而需要更換座位,務必要告知空服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