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大 新興煙品應納戒菸規範

國健署與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共同推動「肺阻塞照護介入五關鍵」,包括戒菸等以防疾病再惡化。(國健署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吸菸有害健康)

點燃1支紙菸產生的煙霧,含有數千種化學物質,而新興煙品的健康危害也不容小覷,但目前國內未覈准使用電子煙及加熱煙,因而無法使用戒菸服務。藥師反映,因缺乏換算標準,難以精準給予藥物建議,期盼將新興煙品納入戒菸服務範疇。提供戒菸服務的社區藥師李懿軒表示,目前國內電子煙屬違法、加熱煙尚無被覈准的品牌,不符國健署戒菸服務條件,且業者未被課徵煙捐,但這些新興煙品對健康有害,讓第一線提供戒菸服務者很爲難。

李懿軒建議可參考疾管署愛滋防治方式,將新興煙品納入戒菸服務。愛滋防治是和社區藥局合作「清潔針具交換計劃」,針對藥癮者施以衛教、提供戒癮轉介和篩檢,若應用於戒菸服務,重點並非找出違法使用者,而是幫助戒癮,具有健康經濟效益。雖然民衆可自費購買戒菸指示藥品,但專業人員該如何給予藥物劑量建議,希望由政府訂定統一換算標準。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周百謙分享,臨牀上遇過不少使用電子煙而造成肺部傷害的病患,以20到40歲居多,多數是急性氣管炎,症狀包括喘、胸痛、胸悶、咳嗽,嚴重可能引發呼吸窘迫症候羣,出現肺浸潤,就是俗稱的「大白肺」。目前雖禁用電子煙,但未列爲毒品,政府無從管制,醫師也難以協助戒除,若要處理此事需正本清源,讓電子煙合法化,才能透過有效管制以確認來源及成分。

國健署菸害防制組長羅素英則表示,國際間對於戒除電子煙的研究結果實證依據仍有待商榷,且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臨牀戒菸指引並未納入電子煙,因此仍待充分實證提出後再評估,目前仍建議透過諮商方式協助戒除電子煙。(吸菸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