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僞國貨"蒸發300億!"炊具大王"被消費者狠狠上了一課,怎樣破局?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麻煩手動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帶給您舒適的閱讀體驗。

要說挑選炊具,估計不少人都會選擇有保障的大牌子,最好還是國貨,這樣既能用得放心,又能趕一波支持國貨的潮流。

相信這時候,有人就想到了“蘇泊爾”這個大名鼎鼎的炊具品牌了。

但其實,“蘇泊爾”早已脫離國貨行列,轉身找了個法國“東家”。

而在此之後,它的市值也下跌了300億。

曾經的“炊具大王”,爲何淪落至此,蘇泊爾究竟做了什麼?

質量問題頻出,消費者體驗差

有句話說得好,顧客就是上帝,要是讓上帝體驗不好,品牌自然也不可能向好發展。

近年來,關於蘇泊爾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爆料頻頻出現。

根據12315消費者投訴信息公示平臺數據,蘇泊爾近年來收到的消費者投訴也在增加。

有人清洗蘇泊爾電煮鍋時,發現其底部容易進水,導致線路燒壞冒煙。

有人發現該品牌不粘鍋在使用頻率極低的情況下,短短一個月就出現了劃痕。

有人只是清洗了一下炒菜機的玻璃蓋,再安裝回去時,玻璃蓋就直接爆炸了……

不止這些,蘇泊爾的多款產品,如油煙機、燃氣竈等,也被曝出爆炸事件。

這些事件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了財產損失,還可能造成人身傷害。

但是面對這些問題,蘇泊爾的處理方式卻不盡如人意。

曾有消費者投訴蘇泊爾在售後服務方面存在問題,不履行國家規定的三包義務,無故拖延、無理拒絕履行三包義務等。

也有人吐槽,蘇泊爾產品故障造成受傷後,品牌也只是給還了產品退款,沒有醫藥費的賠償,甚至連一句口頭的安慰都沒有!

不僅僅是消費者們發現了蘇泊爾的產品問題,蘇泊爾公司自身也曾因產品存在安全隱患,而頻繁召回產品。

在2019年,蘇泊爾因保溫杯可能存在開水燙傷消費者的安全隱患而召回3.01萬件產品。

同年,因電水壺可能存在劃傷皮膚的安全隱患而召回2.53萬臺產品。

既不能保證每件產品的質量,又不能做到令顧客滿意的售後,蘇泊爾被許多消費者拋棄不無道理。

資本市場情緒,股票拋售不停

如果說顧客是上帝,那麼資本就是品牌的親爹親孃,但是蘇泊爾的爹孃顯然是不太疼愛這個孩子了。

在蘇泊爾的發展歷程中,特別是與法國SEB集團的合作過程中,蘇氏家族(包括蘇增福、蘇顯澤等)通過股權轉讓等方式大幅減持了蘇泊爾的股份,然後瀟灑離場,頗有一種將養大的孩子甩手給別人的感覺。

“頂流”基金經理張坤早在2016年就選擇買入了蘇泊爾,一直持股五年之久。

可是2022年,他卻選擇了拋售蘇泊爾的股票。

要知道,頂流的影響力可不是說着玩玩的,許多人聞風而動,也選擇售出。

雖然他們拋出時身後也有不少人撿,但是這給蘇泊爾帶來的緊張感卻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消弭的。

2023年8月10日,蘇泊爾發佈股份減持預披露公告。

公告中顯示,股東葉繼德、徐波、蘇顯澤擬於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期間,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4.98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0.02%。

據蘇泊爾方透露,這一減持計劃,主要是出於自身資金使用需求。

但是也有不少人從中嗅出端倪,認爲這是蘇泊爾走下坡路的象徵之一,於是乎出現了更多跟風減持甚至拋售的投資者,這對蘇泊爾也是不小的打擊。

資本市場的情緒波動在某些方面,很影響公司的市值。

當市場情緒悲觀時,投資者們拋售股票,這也是導致蘇泊爾市值下跌的原因之一。

同類競品增多,獨特優勢較少

蘇泊爾的競品品牌衆多,其中不僅包括美的、九陽、愛仕達、雙喜等人們耳熟能詳的老牌子,還有很多近幾年來的新興品牌如小熊等。

這些品牌各自具有不同的優勢。

作爲中國最大的家電製造商之一,美的擁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九陽以豆漿機起家,逐漸擴展到各類廚房電器,包括平底鍋等,具有專業的研發和生產能力。

愛仕達在國內炊具市場中的佔有率排名第二,與蘇泊爾同源於台州,具有相似的市場基礎,但其在價格上相對親民,同時保持了較高的品質,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雙喜針對餐廳和食堂推出了大容量商用產品,滿足了特定市場的需求。

就連“小年輕”小熊電器,都在短時間內找到了自己的獨特優勢。

得益於2020年疫情之下形成的“宅經濟”,小熊的小家電業績如坐了火箭般蹭蹭往上躥。

2020,其全年實現營收36.16%、淨利潤59.64%的高增長。即便疫情結束,小熊電器打響的名氣也成爲難能可貴的隱形財富。

現在我們回頭再看蘇泊爾,它最知名的主打是電飯煲。

它着重宣傳其電飯煲採用IH電磁加熱技術,使烹飪更加快捷和均勻;遠紅外穿透本釜內膽,使米飯煮得更加香軟;具備多種烹飪模式,滿足不同口味的需求。

但是隨着其他品牌對研發投入的增加,這樣的電飯煲幾乎每個品牌旗下都能生產出來了。

當它的優勢,變成平平無奇的“大衆款”,但價格上似乎又看不到太多的優惠,消費者自然會選擇其他更有性價比的牌子。

幾曾何時,他還能借國貨的光,販賣一把情懷,然而現在,它卻連國貨都不是了……

後記

面對如此頹勢,蘇泊爾怎麼能不緊張呢。

蘇泊爾曾經也試圖拯救過自己,甚至不惜將自己“獻祭”給法國SEB集團,尋求出路。

但是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依靠他人之勢是無法獲得成功的,反而可能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優勢。

因此要想打一場翻身仗,蘇泊爾還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先提升產品的質量,穩固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找準產品的消費定位,纔有望將品牌從困頓中解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