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劇的賣點 不是“反常識”

原標題:微短劇的賣點 不是“反常識”

設定離譜的“霸總”“首富”、土味滿滿的“重生”“逆襲”……火熱的微短劇令觀衆上頭,但觀之不適者也不少,很多人吐槽,一些作品明顯違背常識,看多了會“降低智商”。

比如,庭審罪名是“法官”張口就來的,“絕症”是能被輕鬆治癒的,貨幣計量單位是以“億”起步的……微短劇雖是調劑生活的一種娛樂方式,但畢竟也是內容產品,諸如此類的狗血劇本,同樣會潛移默化影響大衆認知。事實上,還真不乏未成年人將雷人劇情當真,輕則相信“上課睡覺、不寫作業,同樣輕鬆考出高分”,重則被“不勞而獲”“一夜暴富”“重生復仇”等反常識內容洗腦。

反常識微短劇究竟從何而來?微短劇准入門檻低、製作成本小,早已誕生了一批“劇本工廠”。而在這條流水線上,劇本合不合理,通常不在考慮範圍之內,越是“癲”、越是“爽”、越能吸引觀衆刷個不停。業內還總結出一套“拍攝公式”,15至20秒內必須設置轉折,每集最後10秒必須留下懸念。於是除少數精品劇集外,更多作品不顧劇集品質,只管爲反轉填內容、爲爽點加劇情,全靠高強度的“快感轟炸”瘋狂引流。

截至2024年底,我國微短劇用戶已達6.62億人。龐大的用戶數量,正在呼喚微短劇告別“狂飆”。去年2月,有關方面發佈微短劇行業健康發展《通知》,開啓“先審後播”模式,已經涌現出一批製作精良、立意深遠的微短劇佳作。從文物保護,到非遺元素,再到普法宣傳,這些微短劇的跨界創新,既滿足了娛樂需求,也帶來向善向美的社會價值。可以說,無論什麼年代,無論哪種表達方式,“內容爲王”纔是永恆的流量密碼。觀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待潮水退去,真正留下來的只會是那些走心的作品。

“微而不弱,短而不淺”,是微短劇行業的發展箴言。從跑馬圈地到深耕細作,微短劇是時候擺脫三俗無腦賣點,老老實實做內容了。(邱凌)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