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博流量篡改別人真實生活實不該
近日,一則題爲“生活不易,又一單王倒下了”的視頻在網絡流傳,畫面中一名外賣騎手倒地,引發網民對其“猝死”的猜想,不少人在評論區深表同情。不過,經查證,該信息系謠言,畫面實爲當事騎手以正常車速行駛在路上,但因路況不小心摔倒暈厥。路人合力救助後,騎手很快被送往醫院並進行全面檢查,醫生表示其身體並無大礙,可能是低血糖導致暈倒。並且,這名騎手在站點裡也並非“單王”,目前的配送單量屬中低水平。當事騎手得知自己被造謠“沒了”後,已向當地派出所報警處理。
如今隨着新就業羣體隊伍日漸壯大,網絡上頻繁出現利用外賣騎手等行業勞動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等特點做文章的短視頻。其中,不乏一些爲博取流量甚至扭曲、捏造事實之作。如,騎電動車在暴雨中摔倒、餐箱被面相不善的路人踢翻、送餐進小區被保安惡意羞辱……不排除這些畫面在現實中發生的可能性,但現實中,這些視頻往往都是經過團隊精心設計、誇張化的表演,爲的就是吸引眼球。
從擺拍“送餐摔倒”到編造“單王過勞死”,某些博主利用公衆同情心,製造虛假悲情,製造流量。更有甚者,大義凜然地打着“爲他們發聲”的旗號,實則將他們的困境娛樂化、標籤化,成了博眼球、賺打賞的道具,對於生活裡需要真實面對這些“劇情”的勞動者而言,這些或被同情或被嘲笑的“悲慘故事”,是另一種傷害。
外賣騎手、建築工、環衛工,相對工作強度可能較高,一些人的保障不到位,但是他們的艱辛不需要被誇大,更不該被篡改。這種刻意渲染,不僅有沒給從業勞動者帶來更多實際收益,還有可能加劇社會偏見,讓那些真正需要被關注的勞動權益、社會保障等,逐漸在虛假信息的喧囂中被淹沒。同時,於屏幕前的觀衆而言,這些假信息、假視頻也欺騙了觀衆,濫用了他們的善意。當真實的艱難被一次次消費,公衆的同情心也在不斷透支,篡改別人的真實,導致人們對真正需要關注的社會問題變得麻木不仁。
真正的社會關懷不是靠煽情和造假,而應該是基於事實的深度討論、構築切實的權益保障,勞動者的尊嚴不該被流量“獵手們”當作“賣慘劇本”的素材。作爲普通觀衆的我們,也需要提高辨識力,對虛假苦難的容忍度越高,真實的聲音就會越難被聽見。(朱蘭英)
來源:勞動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