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確定性和穩定性——專家解讀《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白皮書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 題:爲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確定性和穩定性——專家解讀《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白皮書
新華社記者熊豐、魏弘毅、成欣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5月12日發佈《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白皮書。白皮書除前言、結束語外分六個部分,全面闡釋新時代中國國家安全工作的創新理念、生動實踐和建設成果。
有關專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白皮書充分展現中國衆志成城抵禦外部遏制打壓、維護國家利益的必勝信心,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堅定決心,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世界的不變初心。
白皮書指出,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成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面深化國家安全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宇燕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局勢急劇變化,我們堅持國家利益爲重、國內政治優先,保持戰略定力,發揚鬥爭精神,展示不畏強權的堅定意志,在鬥爭中維護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發展和安全主動權。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倪峰表示,“總體國家安全觀”與傳統安全觀的最大區別在於,不僅重視政治、軍事、國土等傳統安全,而且重視經濟、科技、生態等非傳統安全,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傳統和非傳統安全、統籌推進各領域安全,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對於國家安全形勢的全面把握和國家安全工作的與時俱進。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與地緣衝突加劇,全球安全赤字日益凸顯。白皮書提出,中國致力於“爲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確定性和穩定性”。
對此,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武斌表示,中國發布首份國家安全白皮書,就是要讓世界瞭解中國的國家安全理念和政策,向國際社會展現中國在統籌發展與安全中所取得的成就,爲消除世界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貢獻中國智慧。
推進國際共同安全,是新時代中國國家安全的大國擔當。“中國提出統籌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是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爲基本前提的。中國在維護自身安全和推進共同安全的過程中,從來沒有奉行實力至上,沒有追求絕對安全,不以意識形態劃線,而是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與世界各國一起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大校張露說。
進入新時代,中國明確把統籌發展和安全作爲治國理政的重大原則之一。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申現傑認爲,把握髮展和安全兩者之間的辯證關係,要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科學謀劃推動改革和出臺政策的時機、方式、節奏,更加積極有效應對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牢牢掌握我國發展進步的主動權。
近年來,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的內外因素相互交織滲透,外部風險和挑戰整體呈上升趨勢,高水平對外開放面臨複雜嚴峻形勢。
白皮書提出,“推動開放和安全相互促進、協同提升。處理好自立自強和開放合作的關係,處理好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保障國家安全的關係,不斷增強在對外開放環境中動態維護國家安全的本領”。
“一方面,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另一方面,在擴大對外開放中提升安全水平,堅守開放安全底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韓爽表示,中國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涉外法治建設,不斷加強執法司法國際合作,築牢貿易領域安全屏障,在開放環境下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開放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王鴻剛認爲,新時代中國致力於不斷擴大高水平開放,在開放當中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持續健全開放條件下防禦外部風險的制度體系,促進開放和安全協同共進。
《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白皮書不僅是對中國國家安全成就的總結,更是對全球安全治理的貢獻。
正如專家所言:“中國的安全不是封閉的獨善其身,而是開放的共同安全;中國的發展不是零和的資源爭奪,而是共贏的全球機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