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敏問準備好當院長? 蔡秋明坦言:不確定是不是最適合人選

▲司法院長被提名人蔡秋明。(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詹詠淇/臺北報導

立法院今(9日)審查司法院正副院長提名人選,上午審查司法院長被提名人蔡秋明時,國民黨立委王育敏問準備好擔任院長了嗎?對 業務不瞭解怎麼可以擔任院長?蔡迴應,「我想一定有人比我更熟悉司法院的業務」,他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最適合人選,但應該是適當人選之一,自己也很好奇爲何會推薦他;而針對副總統蕭美琴在提名記者會上,他附和蕭指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是任內首要任務,但今天報告卻沒提到,蔡則說,他有點忘記有沒有講,但不能講是自己首要任務,還有其它更直接的,一個司法院長要做的。

王育敏質詢時表示,上午聽到蔡秋明對委員的迴應,像是剛剛回答林岱樺,「坦白講幫你捏了一把冷汗」,「你說你對司法院的業務不是很瞭解,今天你是被提名擔任司法院院長的人,你在詢答時說你對司法院業務不是很瞭解,我想問你真的準備好了嗎?」蔡秋明先困惑地說,「對不起?」

王育敏再問,你真的準備好要當院長?你對司法院業務不瞭解,怎麼可以當院長?爲什麼賴總統要提名你?是不是有更多比你更熟悉司法院業務的人、更專業的人更適合這項職務?蔡秋明迴應,「我想一定有人比我更熟悉司法院的業務」。

王育敏質疑,所以你是最適合的人選?蔡秋明則說,「我自己不確定我是不是最適合人選,但我認爲應該是適當人選之一」,因爲擔任重要職務,除了能力跟經驗,人品很重要,自我評價「我覺得人品是好的」;而人品最重要特點是沒有私心、沒有爲自己的私利去着想。

不過蔡秋明也坦言,「其實在賴總統召見時,我自己不知道我會被提名司法院長」,王育敏驚訝地問,「現在還不知道是誰推薦你?」蔡秋明說,「其實我不知道,我一直很好奇」,過程是法務部長鄭銘謙徵詢他意見,但自己認爲年紀不小了,因此一開始婉拒,後來有朋友建議他有機會就做做看,所以才認爲如果能多爲臺灣做點事,「我覺得有這機會也願意,所以我就接受這個推薦」,回顧過去經歷,他擔任過檢察官,其他之前包括現任大法官也有檢察官出身,因此基本上沒有問題。

王育敏也針對拉法葉案進行詢問,陳長文律師直指葉秋明是核心也是主犯,「但剛剛又說起訴不是你,當時大家都知道盧仁發檢察總長受到上級的命令,當時陳水扁總統下令,他就施壓、要起訴,原本是交代黃世銘,但黃世銘不從,後來纔是你接手,接手後做什麼事?因爲剛剛你迴避說,沒有起訴雷學明等人」。

蔡秋明迴應強調,該案90年7月起訴,他不在北檢,他90年11月才從板橋地檢、現在新北地檢調到臺北地檢。王育敏質疑,你很多回答都很模糊,爲何陳長文律師直指你就是主要關鍵人?蔡秋明則說,「我也不曉得爲什麼」,自己在雷學明案是參與公訴、論告,是公訴檢察官之一,但不能說跟他完全沒關係,「我參與公訴就不能說沒關係」,他有參與該案,但起訴的案件不是這個,而是後來的案子。

王育敏再問,該案最後被判無罪,你擔任公訴檢察官,現在回頭看該案被判無罪,當時有沒有檢討自己扮演角色,是奉承上命還是積極追求客觀事實?且現在大家看判例,當時違反無罪推定原則,在沒有積極人證、物證情況下,依然起訴雷學明等人,他們也獲得冤獄賠償。

蔡秋明則強調,自己有稍微提過,無罪推定是訴訟法規定,每一位被告不管是被起訴、告訴還是告發,成爲被告必須受到無罪推定原則保護,而檢察官偵查後,如果認爲證據足夠、有足夠犯罪嫌疑就要起訴,這是必須。

王育敏問,回頭看是否認爲該案當時人證、物證不充分,法院裁定有道理?蔡秋明說,「我沒辦法很肯定講」,檢察官起訴標準跟法官判決有罪標準不一樣。他當檢察官是認爲有相當犯罪嫌疑,夠了就可以起訴;而對於無罪判決的案件,他不適合發表任何評論。

王育敏批評,蔡秋明在回答上,遇到對自己有利的就會承認是自己,不利的就不是你。她也問到蔡秋明過去擔任法務部國際及兩岸法律司司長時的陳同佳殺害女友命案立場,蔡當時是司長,對殺人犯應該會主張偵辦,立場爲何?有無說服長官?蔡秋明說,有盡力說服,但沒有那麼順暢。

此外,王育敏也提到,在被提名人記者會上,蕭美琴說提名蔡秋明是爲了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確保國家安全,蔡當時很快回應,說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是任內首要任務,但今天書面報告,卻沒有在重點任務裡。當時記者會是附和蕭美琴,還是真心認爲擔任司法院長要完成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

蔡秋明坦言,「其實我現在有點忘記,我有沒有講說,提升國安,媒體是什麼任務,我不太確定,是我上任首要任務,這點我不確定我有沒有這樣講」,但國安問題目前在臺灣是嚴重問題,很多國民引以爲憂,身爲國民覺得是重要的,但國安問題基本上不是大法官工作的內容,如果在司法院院長職務內,事實上會跟這問題有點關係。

王育敏則要蔡秋明慎重地回答,上任後提升國安案件專業能量是不是首要任務?蔡秋明說,不能講是自己首要任務,還有其它更直接的,一個司法院長要做的。王育敏再質疑,所以記者會是呼應蕭美琴?蔡秋明強調,「我沒有這個意思,我到底有沒有講這個話我們再確認一下,我不是很確定有或是沒有,但是這個應該不是我的意思」。

王育敏傻眼地說,「你講的但不是你的意思?」到目前爲止,她發現蔡有個問題,講過的話都會說好像不是自己意思,蔡之前講過,在臺灣法官比較靜態,檢察官比較動態,未來有機會讓工作有一段時間互相交換接觸,增加視野與經歷,可能有益法官身心健康,「這段話是不是你講的?」蔡秋明說,是他講的,但這段話是參考歐洲實務,特別是德國法官跟檢察官交流頻繁。

至於未來擔任司法院長是否會推動該制度?蔡秋明認爲,要看實際需要,這就是他提到,他對司法院業務比較不瞭解其中的一點,這當然是當時的想法。王育敏再次提醒,剛剛回答許宇甄時,態度是說思慮不周所以道歉,回答她時態度又不一樣,前後一致性對司法院長信任度很重要,不然看不出基本原則跟立場是什麼。

王育敏也問,現行羈押制度有無被濫用,如果有人押人取供,贊不贊成?蔡秋明說,如果真的是,當然不贊成。王育敏問,現行部分檢察官在證據不充分時使用羈押、延押手段,想達成調查目的,認爲有無違法?蔡秋明說,要看個案,如果他不瞭解事實就隨便評論不負責任。

王育敏也問到,行政司法立法間的衝突,蔡秋明曾說中央機關有法律及政治面挑戰,認爲適合由司法院解決,代表未來擔任司法院長會更大幅受理相關行政立法爭議?蔡秋明認爲,這是憲法法庭任務之一,如果機關間職權爭議,可以聲請憲法法庭解決,是被動受理,法官立場是不告不理,不能直接說你們爭議我解決,不會有這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