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興:人形機器人目前最大難點在模型層面,還沒達到類似ChatGPT的臨界點

王興興表示要讓機器人的模型本身擁有足夠的泛用性。澎湃新聞記者 秦盛(00:42)

8月9日,在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宇樹科技創始人、CEO王興興接受澎湃新聞等媒體採訪時介紹了公司上市進展,他表示“公司也在推動一些中規中矩的上市流程”。

“我們公司已經成立9年時間,在某種意義上,可能我一直把公司上市當作一個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我把上市當作‘高考’,是企業邁向更成熟的管理、更成熟的運營的階段性節點,也是對我們過去的9年多時間的交代,也是對股東的交代。”王興興表示。

王興興也再次強調,宇樹科技的目標還是希望機器人能真正“幹活”,解放和提高生產力。目前宇樹選擇讓機器人表演格鬥、跳舞等形式,一方面是此類表演在大衆中更受歡迎,另一方面,王興興坦言,除了一些自動化設備或工廠的固定工序,“當下真正讓智能機器人幹活還不太現實”,在某種意義上還不能算作“具身智能”。

王興興以電腦爲例稱,早些年的電腦可能連圖形界面也沒有,也沒有Word這類軟件,但得先要有一些電腦出來,讓開發者可以在上面開發更多軟件,等到功能越來越多以後,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用起來,所以人形機器人真正成熟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

王興興指出,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最大難點還是在模型層面,還沒有達到類似ChatGPT的臨界點。他認爲,目前首要的是要把機器人AI的模型做好,讓模型本身擁有足夠的泛用性。

“大家對模型的關注目前相對有點少,反而對數據關注有點太高了,”王興興在當天上午的主論壇上進一步解釋了這一觀點:“目前我要去訓練(機器人)的時候,新的動作都要重新訓練,從頭開始學習新技能,我們希望每次新訓練的時候,能夠在此前的訓練基礎上去訓練,理論上應該是要讓訓練的速度越來越快,學習新技能的效果越來越好。但是目前行業內還沒有人能做出來,這是非常值得做的一個方向。這在語言模型上已經充分得到了驗證,但在機器人領域纔剛剛開始。”

王興興表示,當只需要很少數據就能訓練,同時成功率和泛化能力都很好的模型出現後,再用數據去驅動技術訓練,效果會更加理想。未來2-5年,最大的方向會集中在端到端具身智能模型、更低成本更高壽命的硬件以及更低成本更大規模的算力三方面。

本次大會,宇樹科技也首次亮相了兩款全新產品,包括人形機器人R1和四足機器人A2,其中,R1的起售價低至3.99萬元起。

對於定價策略和商業規劃,王興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同產品系列肯定是有便宜也有貴的,但最根本的,我們還是希望以更好的價格讓更多人願意採購,讓更多人用起來”。王興興透露,宇樹的採購客戶有的也在建立租賃市場等生態,要建立生態,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出貨量。

王興興表示:“提前計劃、提前佈局,是對每家想要取得足夠好產品競爭的企業而言都非常重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