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達:各方應推動克什米爾事態降溫
來源:環球時報
自本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發生恐怖襲擊事件,導致26人死亡、數十人受傷以來,印巴關係再次進入緊張狀態。雙方軍隊在印巴邊境摩擦加劇,局勢隨時可能進一步升級,聯合國已呼籲印巴兩國保持最大程度的剋制。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同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通電話時表示,衝突不符合印巴各自根本利益,也不利於地區和平穩定。希望雙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推動事態降溫。
此次襲擊發生後,一個成立於2019年的當地武裝組織“抵抗陣線”率先宣佈對此負責,但該組織隨後又撤銷了對襲擊負責的說法。印度方面認定“抵抗陣線”爲恐怖組織,稱其與巴控克什米爾的激進組織“虔誠軍”有聯繫。巴基斯坦方面則稱,印度對巴基斯坦的指控“在沒有可信調查或可覈實證據的情況下提出”。種種信息表明,這次恐襲的真正幕後黑手是誰尚不清楚,但印巴緊張局勢已然加劇。
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必須受到最強烈的譴責,同時此次襲擊背後的真相仍然需要進一步的調查。若雙方一直各執一詞、針鋒相對,不僅恐怖襲擊的真相可能被掩蓋,克什米爾地區更有可能再次陷入戰火,這對兩國而言都是雙輸的局面。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2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歡迎一切有利於當前局勢降溫的舉措,支持儘快開展公正調查。作爲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鄰國,中方希望印巴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有關分歧,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長期以來,印巴兩國都面臨嚴峻的恐怖主義威脅,都是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受害者。克什米爾地區的政治和社會形勢本就十分複雜,領土和民族問題交織,出現如此重大的恐怖襲擊,更需要印巴雙方進行充分溝通及合作,避免出現戰略或戰術層面的誤判。對印度而言,安撫襲擊發生後洶涌的國內民意固然重要,但印方也需要認識到,當下最需要的是展開及時、詳盡、公開的調查,以充足證據鎖定嫌疑人,採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若克什米爾局勢進一步升級甚至“爆炸”,顯然不符合印度的根本利益。
一次恐襲就讓印巴戰端再開,絕不是國際社會所希望看到的。自20世紀40年代印巴獨立以來,第一次印巴戰爭,第二次印巴戰爭,卡吉爾衝突等範圍較廣、烈度較大、平民傷亡較多的印巴衝突,均圍繞克什米爾問題展開。兩國因克什米爾問題積累了太多的誤解甚至仇怨,對於地區局勢穩定和兩國未來發展都是一顆巨大的“地雷”,對兩國人民而言也是莫大的悲劇。目前,全球多個地區都陷入地緣衝突:俄烏衝突、巴以衝突、美以同也門胡塞武裝之間的衝突,以及蘇丹內戰等。這些衝突有的持續數月,有的延宕多年,衝突地區的軍民都已付出巨大代價:城市變成廢墟、土地變成墳墓、百姓流離失所……相比之下,本就來之不易的和平顯得更加珍貴。推動印巴局勢降溫,應當成爲國際社會的共識。
印度和巴基斯坦同爲全球南方國家,其國內經濟社會仍然存在諸多問題,發展仍是兩國的第一要務。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溝通協調推動局勢降溫,對兩國而言都是最合適的選擇。好消息是,已有國家表態稱希望對印巴緊張局勢進行調解。伊朗外長阿拉格齊25日表示,“伊朗願意爲幫助緩解緊張局勢作出善意的努力”。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本·法爾漢也已分別與印巴外長通電話,“探討了局勢進展與緩和緊張的努力”。只要各方以和平爲目標共同努力,印巴通過和平方式緩和局勢、妥善解決爭端就有希望。(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研究所執行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