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等:供需齊發力推動信貸顯著提升

中新經緯7月14日電 題:供需齊發力推動信貸顯著提升

作者 王青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

李曉峰 東方金誠分析師

馮琳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總監

14日,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2025年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24萬億元;6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爲41993億元;6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上月末高0.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4.6%,增速較上月末高2.3個百分點。

總體上看,6月新增信貸和新增社融均實現同比多增,好於市場預期。背後是5月降息降準落地,6月央行持續實施中期流動性淨投放,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下行,信貸可獲得性改善,加之政府債券處於發行高峰期,拉動社融數據走高。另外,當月票據衝量現象明顯緩解,企業短貸同比大幅多增,信貸結構也有所改善。上半年新增社融較上年同期多增逾4.7萬億元,表明當前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在持續加大,是今年貨幣政策基調轉向適度寬鬆、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爲宏觀政策的具體體現。

具體來看,6月人民幣貸款實現同比多增1100億元,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監管層實施金融“擠水分”,規範手工補息、治理資金空轉,導致去年6月新增貸款基數明顯偏低。同時,當前仍處於逆週期調節發力階段,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是穩增長的一個重要支撐點。可以看到,5月以來,新一輪寬貨幣政策落地,從供需兩端發力推動信貸投放。從供給端來看,5月降準落地,6月央行綜合運用MLF(中期借貸便利)、買斷式逆回購等政策工具,連續開展中期流動性淨投放,銀行體系資金充裕,信貸投放能力得到提升;從需求側來看,5月央行降息帶動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行後,有利於激發實體經濟信貸融資需求。

企業貸款方面,6月企業中長期貸款結束了此前同比少增態勢,除因去年同期基數偏低以及隱債置換因素影響減弱外,5月出臺實施的一攬子金融支持舉措效果逐步顯現、房地產“白名單”項目貸款持續撥付、基建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大規模設備更新加速推進等因素支撐中長期貸款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利好當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表現。6月企業短期貸款也呈現同比多增趨勢,或指向企業短期融資需求上升以及季末銀行存在信貸衝量需求,當月信貸結構得到改善。

居民貸款方面,6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都呈現同比多增。這一方面源於去年同期基數偏低,另一方面,5月LPR報價下調帶動貸款利率下行以及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推進等因素,也對居民信用擴張起到一定拉動作用。

貨幣供應量方面,6月末M2同比增速爲8.3%,較上月末加快0.4個百分點。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當月新增貸款、新增社融均實現同比多增。二是上年同期金融“擠水分”影響下,M2增速環比有所回落,也在推高今年6月末M2同比增速。

6月末M1同比增速爲4.6%,增速較上月末加快2.3個百分點,一方面是當月企業短期貸款同比大幅多增帶動企業活期存款多增;另一方面是近期促消費力度加大,這會帶動居民用於消費的活期儲蓄存款增加。此外,去年同期金融“擠水分”影響下,企業活期存款大幅下降,由此導致的低基數也會推高今年6月末的M1同比增速。應注意到,近期M1增速雖有所上行,但仍處於偏低水平。

總體上看,未來外部環境仍然複雜嚴峻,擴內需政策不會鬆勁,這意味着接下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會進一步強化。預計在政府債券融資帶動下,7月新增社融有望持續同比多增,存量社融和M2增速都有上行空間。在國內物價水平偏低的背景下,着眼於有效提振內需,緩解外部波動對宏觀經濟的衝擊,預計下半年央行還有可能繼續實施降準降息,貨幣政策在“適度寬鬆”方向有充足空間,全年新增信貸、新增社融都有望恢復一定規模的同比多增。(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