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嗆經濟部光電板根本未回收!旭東5點聲明打臉:是「走道板」
記者陳昆福、黃資真/屏東報導
颱風丹娜絲摧毀屏東佳冬鄉的海上光電設施,大量光電浮臺漂到岸上,是否危害海洋生態,引發社會議論,且業者旭東環保(1343)股價大跌,更有網友砲轟照片明顯可見光電板根本沒清理乾淨。而旭東今天五點聲明重重打臉,澄清那塊黑色網狀板是走道板,而非光電板。
▲網友表示,經濟部的圖片紅框處中明顯看到仍有光電板未回收。(圖/翻攝臉書/經濟部)
▲旭東環保科技公司清除佳冬鄉浮臺散落物。(圖/旭東環保公司提供,下同)
因海上光電設施被颱風摧毀漂到岸上,當時屏東縣政府表示,已要求立即停空,且廠商在48小時內清除完畢,未來必須要清理所有完成所有海陸的平臺構建後,再重新送計劃審查,且未經審查不得復工。
經濟部能源署也在隔日發聲明指出,計劃實驗目的,正是要測試光電浮臺系統在海上的耐受性,蒐集數據加以研究,精進光電設施的耐風強度。且本案光電浮臺上的「浮筒」與「踏板結構」採用HDPE材質,無毒且與日常飲用水管、魚塭浮具等使用材料相同,對環境與人體皆安全無害。其廣泛應用於包裝、容器、管材、薄膜及建築材料等領域,與一般聚乙烯(PE)不同,不會釋出有害物質,亦不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爲浮動設施常用材料。
然而仍有部分網友不買單,揪出經濟部貼出的照片上就有一片光電板散落在支架上,嘲諷「難道連能源署也造假?」、「移除是大工程,應該有現場照片記錄,或是用衛星照片應該都可以看的一下紀錄。」
今天旭東環保發出5點聲明,該光電平臺在臺風過後已於9日下午全數清理完畢,如有遺漏,亦請不吝告知,本公司將全力回收。同時,本公司已經聯繫海事公司待命,待海象平穩,即刻出海,將海上少部分浮臺收回。
完整5點說明如下:
1、本公司生產浮臺的原料主要是高密度聚乙烯,是無毒且可百分之百回收再利用之塑料,亦是再生水廠或自來水在使用的管材原料,民衆目睹的黑色網格狀物,是本公司用上述原料製成的走道板,並非太陽能板。
2.本案之太陽能板與浮臺於114年4月完成組裝後拖航至海上,之後持續進行浮臺及錨定系統的調教(尚未完成浮臺整體結構),同時,於6月時,考量颱風季將來襲,擔心將造成浮臺模組的損壞或外漂風險,故於114年6月28日至7月4日全面移除浮臺上的太陽光電模組,並陸續移除浮臺等設備,並將全數共3120片太陽能板拆除完畢,之後,全速進行浮臺拆除作業,在臺風來臨前,已完成浮臺60%之回收。本公司強調,沒有太陽能板掉在海里面,不會傷害到民衆或漁民,太陽能板均已交給製造商「安集」檢傷。
3、本公司自民國84年成立至今,僅於民國99年申請過SBIR計劃,以及本次經濟部能源署業界能專計劃「112年度離岸太陽光電系統浮臺技術開發計劃」,且能專計劃之自籌款超過補助款,並非如指控,本公司是靠補助款由虧轉盈。本公司民國113年營業額超過11億元,其中最大盈餘來自彰濱工業區之浮動式太陽能訂單,相關資訊請參閱本公司113年度財務報告。
4、本公司外銷總共多達76個國家,包含:挪威、丹麥、日本、韓國、澳洲、泰國與寮國等,本公司致力成爲全球化佈局之臺灣企業,旗下產品斜張橋保護管與箱網均獲得海外市場青睞,近年更擠身我國興櫃,均受櫃買中心之管制,董事選任均依法辦理,邀請曹啓鴻先生出任獨董,主要是借重其長年推動養水種電的理念及經驗,盼在綠能產業轉型之餘,幫助地方漁民開發更維護生態之養殖方式。選任魯臺營先生,主要是借重其過去對環境保護及綠能之經驗,希望在產業發展之際,能同時兼顧環保。
5、本公司向來爲落實企業社會責任,長期捐贈在屏東縣地方之教育基金、體發基金及育幼院等,是正派的臺灣在地企業,正努力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未來將持續努力,打造可百分之百回收再利用之產品。如各界還有任何問題,必要時也歡迎親至本公司深入瞭解,本公司必竭誠歡迎,並詳細說明,以解外界所有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