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聚正能量 文明潤天山——新疆網絡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原標題:網聚正能量 文明潤天山——新疆網絡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郭倩

網絡文明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新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將網絡文明建設作爲凝聚人心、塑造風尚、賦能發展的有力抓手,在天山南北的廣闊數字疆域,精心書寫着思想領航、道德涵養、文化培育、法治保障的文明新章。

思想鑄魂:理論之光點亮數字空間,凝聚磅礴向心力

新疆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全力做好黨的創新理論網上宣傳,構建起覆蓋廣泛、形式鮮活的理論傳播格局,築牢思想根基。

構建“聲畫共鳴”的傳播矩陣。“報、臺、刊、網、端、微”深度融合,精心打造“習近平總書記和新疆各族人民心連心”“牢記殷殷囑託 建設美麗新疆”等專題專欄,通過全媒體方式,深入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髓要義,領袖風範與思想偉力不斷深入人心。傾力打造《今日學習》《學習興疆》等品牌,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探索“深度引領”的話語革新。深入開展網上重大主題宣傳,增強網上議題設置能力,圍繞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高質量發展等主題,開展“AI光影·新疆七十年”“最是新疆看不夠”等網絡活動,“新疆高質量發展”“萬人說新疆”等正能量話題頻頻登上熱榜熱搜,“網”聚天山南北奮進力量。以“互聯網+”“新媒體+”“融媒體+”作爲重要抓手,推出“理響新疆·雲社科”等專題,讓理論宣傳“上接天線、下接地氣”。

凝聚“同心同向”的行動自覺。《網絡文明新疆行動倡議》匯聚社會合力,全國政協委員海尼扎提·託呼提、“黨員徽章大叔”阿布都加帕爾·猛德等率先垂範,引導廣大網民與黨同心同向同行。實施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統籌教育、交通、文旅、退役軍人、國企、工會、團委、婦聯、金融、電力、鐵路等11個領域,開展“新疆好網民 文明e起行”等系列好網民活動,引導網民成爲正能量的傳播者、良好網絡秩序的維護者。

在多元思潮激盪的網絡空間,新疆堅持將“國家敘事”與“個體敘事”同頻共振,以文化親和力消解理論距離感,以參與式傳播增強感染力,讓主流價值如春風化雨,指引各族羣衆砥礪前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凝聚建設美麗新疆的磅礴力量。

道德育心:榜樣力量滋養精神沃土,涵育向善正能量

網絡空間的道德溫度,是衡量文明成色的重要標尺。“一德立而百善從之”,新疆始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統領,堅持“榜樣感召”與“制度規範”雙輪驅動,在網絡空間樹立起鮮明的精神座標。

英雄敘事激盪心靈共鳴。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戍邊的忠誠讚歌,通過《帕米爾雄鷹》等短視頻傳遍全網,化作“德耀天山”的精神豐碑;王成幫老人六十載沙漠植綠的堅守,在年輕網民中引發“治沙精神”的熱議。“道德模範”“新疆好人”“西部計劃志願者”等故事集羣,在網絡空間匯聚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耀天山的強大暖流。

誠信機制築牢信任根基。暢通網絡舉報渠道,鼓勵廣大網民參與網絡監督,切實維護好保障好各族羣衆網絡空間合法權益。新疆互聯網界聯合會發起“維護網絡誠信,做新時代中國好網民”倡議,各地新媒體協會發布行業自律公約,引導網絡社會組織、互聯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指尖惠民匯聚向善力量。23個“數字鄉村”試點,爲鄉村振興注入科技新動能。萬場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活動,努力彌合數字鴻溝,激發創新活力,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賀嬌龍”直播間裡的火熱助銷,《河狸軍團生物多樣性保護社會化參與嘗試項目》獲評2024年網絡公益行動優秀網絡公益項目,“庭有愛·e起來”“情暖霍城”等公益品牌生動詮釋“指尖公益”如何爲社會加持溫暖力量。

在網絡道德建設中,新疆既用榜樣的力量、暖心公益的溫情激發內心的思想共振,也用舉報懲戒的制度剛性劃清行爲的邊界紅線,在平衡“柔性”和“剛性”中提升網絡文明素養。

文化浸潤:中華瑰寶煥新雲端舞臺,共築最美同心圓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新疆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主線,讓互聯網成爲“文化潤疆”的生動載體,在網絡空間奏響中華文化的時代交響。

傳統文脈綻放時代華彩。“新疆文物穿越記”讓千年木俑“對話”當代青年,沉睡的歷史在數字光影中甦醒;“AI繪二十四節氣”以科技妙筆激活古老農耕智慧;“新疆家庭網絡春晚”突出“家庭”這一文化傳承的最小單元,1.5萬個各族家庭廣泛參與,印證了“小切口”裡蘊含的“大認同”;“何以中國·五星出東方”27個網絡話題佔據熱榜熱搜,用新疆歷史事實、考古實物、文化遺存,闡釋中華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脈所在。

多彩活動匯聚精神家園。“美美與共 向網疆來”聚集220餘家新聞網站發佈2100餘篇報道,創作優質新媒體產品;“新疆動漫節”連續三年舉辦,做好“Z世代”青年引領;網絡名人牽手行動躍升新時代網絡青年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臺;網絡影視劇《我的阿勒泰》成爲現象級傳播作品;《國寶裡的新疆》《慷慨天山》等一大批網絡產品讓各族羣衆享有更多更便捷的文化體驗和文化服務,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構築起網上美好精神家園。

真實敘事聯通世界脈搏。當“新疆男孩脫口而出我是中華民族”的視頻刷屏,正是“中華民族一家親”理念最自然、最生動的傳播。“萬人說新疆”品牌越擦越亮,以網民視角、草根聲音解讀宏大敘事,累計動員海內外網民在全球發佈510萬餘部作品,用真實生動的鏡頭呈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新疆形象,入選2023年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2024年網絡文明建設優秀案例、“中國好故事”地域特色文化網絡國際傳播案例。

網絡是文化傳承發展的新場域。網絡文化的生命力,在於既守護“各美其美”的獨特性,也彰顯“美美與共”的包容性。新疆依靠百姓視角的文化自覺、科技賦能的文化創新、跨界傳播的文化自信,在紛繁複雜的全球輿論場中,牢牢掌握定義“真實新疆”的話語權。

法治護航:制度利劍滌盪網絡塵埃,守護清朗新生態

法治是網絡文明行穩致遠的根本保障。面對網絡空間的複雜生態,新疆堅持立法先行、精準治理、全民共治,爲清朗網絡空間構築起堅實的制度屏障。

法規體系立柱架樑。5部地方性法規相繼出臺,覆蓋網絡安全關鍵領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防範和懲治網絡傳播虛假信息條例》讓網絡空間“言而有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信息化促進條例》打通高質量發展的信息“大動脈”。同時,2023年啓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網絡文明建設條例》立法工作,作爲全國首部綜合性“網絡文明”法規,推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網絡立法,廣納基層智慧,厚植文明根基。

清朗行動靶向施治。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是廣大網民的共同期待。認真落實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健全完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針對虛假謠言、惡意營銷、網絡水軍、網絡暴力等網上各類亂象問題,持續開展“清朗”等系列專項行動,從嚴處置違規網絡平臺和賬號,維護網絡空間良好秩序。

全民防線織密織牢。積極走好網上羣衆路線,收集民意、傾聽民聲、瞭解民情、解決民憂,重點加強民生訴求通報轉辦,及時迴應解決網民關切,提升羣衆滿意度和認可度。覆蓋60家單位的闢謠機制同頻共振,“絲路捉謠記”活動和網絡普法作品營造濃厚氛圍,大學生志願者成爲普法生力軍,共同織就一張防護網。

網絡法治的生命力,在於動態平衡“破”與“立”。新疆堅持依法管網治網,以系統治理解決深層次問題,亦以制度創新健全長效機制,力求在部門監管、平臺履責、網民自律的協同框架下,實現網絡空間的可持續善治。

今日新疆,網絡空間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法治保障有力,文明風尚日益彰顯。各族羣衆在清朗網絡空間的互動中增進理解,在優質內容的滋養中汲取力量。面向未來,新疆將持續深化網絡文明建設,以更富創造力的形式傳承優秀文化,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淨化網絡生態,讓清朗有序的網絡空間成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固陣地,讓每一位天山兒女都能在網絡空間中共享發展成果,共赴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