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經濟迎來新規範 MCN機構評價體系首次發佈

本報記者 倪兆中 張榮旺 成都報道

MCN機構的發展迎來新趨勢。在日前召開的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網絡視聽MCN機構綜合評價體系正式發佈。該評價體系是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指導下,由中國網絡視聽協會、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宏網聯合制定。

MCN機構,全稱Multi-Channel Network,即多頻道網絡。它源於國外網站的頻道託管模式,通過簽約有影響力的網絡紅人,提供運營、經紀服務,幫助這些紅人進行內容製作、品牌合作、商業變現等,同時也爲平臺輸送優質內容,提升平臺的內容多樣性和用戶黏性。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網絡視聽MCN機構綜合評價體系旨在通過多維度的科學評價機制,推動MCN機構堅持正確導向、提升內容質量、強化社會責任,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這不僅標誌着行業進入規範發展快車道,更揭示了內容產業價值鏈重構的歷史機遇。

成都一家MCN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李先生告訴記者,國內的MCN已發展成集內容生產、流量運營、商業變現於一體的“新媒體經紀人”模式。其主要業務包括創作者孵化、流量扶持、商業變現等。後續隨着各類短視頻平臺、淘寶直播的崛起,基於新平臺的MCN機構不斷涌現。

他說,目前MCN機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以及杭州、成都等其他互聯網和文創產業發達的城市。這些地區具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完善的產業鏈和活躍的創新創業氛圍,爲MCN機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國內的MCN機構不僅發展速度快,而且發展體量大。一些出名的MCN機構包括無憂傳媒、papitube、洋蔥集團等。其中,無憂傳媒已構建起包含藝人經紀、直播運營、供應鏈管理的商業閉環,公司簽約主播達人超過10萬人,其中全約優質藝人超5000人,全平臺粉絲總量超20億人。

隨着短視頻和直播電商等行業的持續火爆,MCN機構的產值也在不斷攀升。艾媒諮詢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MCN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預計2025年將有超6萬家MCN機構,產值達743億元。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以直播電商、短視頻爲代表的新興網紅經濟的崛起,使MCN機構的服務需求持續增長。

來自該機構的數據還顯示,中國MCN機構的盈利主要分爲兩大方向:一是面向C端用戶,如商業合作、流量分成、廣告營銷等;二是面向B端商家,主要通過衍生品銷售、直播打賞、內容電商等方式獲取營收。此外,自創品牌等營利模式也逐漸被機構採用。

然而,行業高速擴張的背後,也生出諸多亂象,某MCN機構單月製造虛假點贊超千萬次;網紅與機構合同糾紛案件年增幅超過1倍;過度依賴流量採買的邊際效益持續遞減,行業同時面臨着內容同質化、運營粗放化、社會責任意識薄弱等挑戰。

在此背景下,網絡視聽MCN機構綜合評價體系應運而生。該體系涵蓋企業基礎信息、經營能力、傳播影響力、社會責任、榮譽表彰、不良信息、涉法涉訴等多個方面。

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宏網總裁畢俊傑介紹,評價指標共計100分,其中包括7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36個三級指標。該評價指標體系基於各項指標的評分結果相加,確定該MCN機構的得分。

“評價系統是集監管與服務於一體的智能化服務平臺。”畢俊傑說,它實現了MCN機構評價結果、違規案例等查詢公示功能,也爲MCN機構提供了異議申訴、合規建議、合規建議、可視化數據等服務。

根據發佈方的介紹,評價結果將會定期發佈與動態更新,能爲行業提質升級指明方向、樹立標杆,優質機構將獲得更多政策支持與市場資源傾斜,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向循環,助力網絡視聽行業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李先生說,對於MCN機構來說,出臺評價體系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比如爲MCN機構提供了一個自我評估工具,幫助其明確自身的優勢與不足,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同時也能夠幫助市場篩選出哪些是真正的優質公司,幫助優質公司吸引更多藝人和投資方。

他認爲,總體上講,建立統一的評價標準,能夠引導MCN機構合規合理運營,減少虛假信息傳播、低俗內容、不正當競爭等行業亂象,推動網絡視聽MCN行業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編輯:吳婧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