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館長開啟北京行首日 與汪小菲在「這地方」再度合體

網紅「館長」陳之漢26日開啓北京行首日,他26日下午與汪小非在北京臺灣會館合體。(圖/截自「館長惡名昭彰」直播視頻)

網紅「館長」陳之漢26日開啓北京行首日,他26日下午與汪小非在北京臺灣會館合體,隨即開始吃逛玩的北京體驗。臺灣會館乘載臺灣老一輩「進京趕考」的往事。

根據館長直播視頻,他抵達臺灣會館後,先是參觀了臺灣會館關於臺灣義勇隊的特展,之後在汪小菲陪伴下參觀了臺灣會館。

「臺灣會館」坐落於北京東城區大江衚衕,距離天安門廣場南端的正陽門約500公尺,建於1890年前後。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將科舉制度移植到臺灣,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開始,陸續有臺灣舉人到北京參加會試;自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至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間,共有32位臺灣籍舉人考中進士。爲方便臺灣舉人來京參加考試和聯絡感情,1893年臺籍進士施士潔主持建立臺灣會館。

1949年中共建政後,臺灣會館變成民居。1993年,臺灣會館恢復爲紀念場所。1993年,臺灣會館得到修繕,1994年7月18日舉行揭幕儀式,會館重新成爲在京臺胞交流聚會的活動場所;2010年再度擴建重啓,時任國臺辦主任王毅與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參與了揭幕儀式。

臺灣會館北側佇立着五座銅像,參與「五人上書」的臺籍舉人汪春源站立持筆,目光堅定剛毅。銅像前的石刻文字記載:1895年,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正在北京科舉考試的臺籍舉人汪春源等與在京臺籍官員多方奔走,率先上書都察院,反對割臺議和,是爲「五人上書」。

館長26日上午則是參觀蘆溝橋抗日紀念館,他會後受訪表示,之前在上海四行倉庫受到感動。在臺灣這些抗日曆史看不到且被遺忘,在民進黨執政下,甚至有些臺灣年輕人希望自己是日本人,這是很悲哀的事情。因爲沒有人看到、在乎這個歷史,他並認爲現在臺灣親美中日仇中是很奇怪的事情。

館長25日下午抵達北京首都機場,此行將在北京待四天,預計品嚐烤鴨、涮羊肉,赴天安門廣場看升旗,也會嘗試豆汁。接着他將前往東北瀋陽、丹東,之後再飛往廈門,「幫賴清德尋根」,因爲當地有一座賴氏祠堂。12天內,將走訪中國四地。

圖爲2010年北京臺灣會館落成揭牌歷史畫面。特派記者陳東旭/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