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竇唯北京往事:青春時愛上的人,要用多少個十年才能釋懷?
謝霆鋒“Evolution Nic Live”演唱會結束了,這幾天,無論鋒迷、菲迷還是cp粉,都近乎“普天同慶”的狀態。
算起來,謝霆鋒已經整整25年沒有在香港舉辦大型演唱會了,這次,他是第一個在啓德體育園開演唱會的華人歌手,而不是大家更熟悉的紅磡。
啓德體育園剛剛投入使用沒多久,是全球造價第二高的體育場館,香港政府近幾年的龍頭項目。
體育館規格很高,設有五萬座席、有開合式天幕及可移動草皮,屬於世界頂級場館,謝霆鋒成爲第一個在這裡開唱的歌手,可見在香港人心目中,他是配得上的,暌違多年依然是頂流。
啓德體育園位於九龍前啓德機場北停機坪西部,上跨啓德隧道及承啓道,西面連接馬頭角,佔地28公頃,耗資319億港元,爲目前全球造價第二高的體育場館,僅次於耗資逾400億港元的美國SoFi體育場。由香港政府出資興建,新世界發展及新創建集團成立的附屬公司啓德體育園有限公司負責設計、建造和日後營運,2024年11月28日,新世界發展以4.167億元出售啓德體育園75%股權及相關貸款給了母公司周大福集團,也就是說,這個體育館已成爲鄭裕彤家族的重要資產(點擊這裡看)。
雖然陣仗頗大,規格很高,但賣票的時候,小謝可能心裡也沒底,本打算只唱4月25、26日兩天,票價也中規中矩,最低價680元(港幣),最高價1380元。
結果沒想到門票一搶而空,沒搶到票的粉絲怨聲載道,謝霆鋒團隊又宣佈那再加開4月24日一場吧,又被搶空;接着宣佈那再再加開一場吧,所以就是如今的情形:從24號到27號一連唱四晚,儘量讓粉絲們都圓夢。
據各路網友們的反饋,四晚演唱會座無虛席,舞臺審美性強,聲光電效果震撼,謝霆鋒實力不減,44歲的他身上彷彿沒有中年之氣,倒還是像個叛逆少年。
四場下來,謝霆鋒就穿一套衣服,從頭到尾沒換衣服,沒有嘉賓,沒有安可,擺明了我不想搞噱頭迎合市場,只唱自己所愛。
奮身一躍,跳得真高,體能是真不錯。
不過還是有些細節的,比如 雖然四晚的髮型看似一樣,但仔細看會發現,從第二場開始,左邊耳背後的頭髮剃了一刀,第三場又剃多了一刀,到尾場時已剃了總共三刀。
首場。
最後一場。
是的,這很謝霆鋒,人到中年還是像個懷春少女,喜歡暗戳戳埋細節。
其實25年來,在洋洋灑灑的“鋒菲戀”中,謝霆鋒就很會這一招,時不時埋點小細節,主要目的是給王菲傳遞信息,間接地也造福了這些愛磕隱秘糖的粉絲。
在四場演唱會中,引起最廣泛討論的當然就是25號那天,王菲去了現場,恰逢謝霆鋒深情演唱《玉蝴蝶》,臺下的王菲狀態輕盈地跟着起舞,短暫的視頻頓時傳遍網絡。
蝴蝶,的確是謝霆鋒和王菲的愛情關鍵詞,有粉絲解讀,玉蝴蝶,意思是“玉中有王,蝴蝶似菲(菲的漢字象形左右對稱,很像蝴蝶)”。
謝霆鋒演唱會現場,充滿着浪漫的蝴蝶元素,從天而降掉落的紙片中,除了吉他撥片形狀,就是蝴蝶(也有粉絲大磕:吉他撥片是白色的,只有蝴蝶是彩色的)。
其實,王菲在25年前開演唱會時也從天空掉落了蝴蝶紙片,2010年香港站的時候亦是如此。鋒菲的確是摯愛蝴蝶的一對情侶啊。
有粉絲保存了25年前王菲演唱會的門票和蝴蝶紙片,來源:@凱特白
現場觀衆說,24號唱《玉蝴蝶》時,謝霆鋒還偷了點懶,把話筒讓給臺下粉絲去合唱幾句,25號王菲來了,他認認真真唱完整首。
毫無疑問,這場演唱會就是謝霆鋒的大型告白現場。
與此同時,王菲前夫李亞鵬就不太好過。
25號之後,他的某音裡到處都是陰陽怪氣的評論,最後搞得李亞鵬怒刪好幾條,現在只剩下23號的作品了,但顯然網友並沒打算放過他……
雄競起來也是蠻好笑的。其實想一下,李亞鵬也沒做錯什麼,除了當年悶死過蝴蝶讓網友們不爽,他和王菲只是不合適罷了。但有了謝霆鋒這個參照,李亞鵬的俗氣及市儈氣又被放大了。
路人可能不明白這場演唱會在粉絲心中掀起的漣漪有多大。
在華人世界,王菲擁有數量龐大的歌迷,謝霆鋒也擁有數量龐大的歌迷,歌迷們大概是從九十年代末至千禧年初港樂盛行時開始愛上自己的偶像。
鋒菲熱戀期,兩位歌手創作能力達至鼎盛,歌迷們是紮紮實實地吃到了好東西。
2003年鋒菲決絕分手,此後就很快退出樂壇,一個生孩子,一個當廚子,創作慾望迅速歸零。他們倆人戀愛be,歌迷竟成絕對輸家,這是兩家粉絲心中抹不去的傷痛。
讀者想讓我寫鋒菲的故事,可是在這個綿延了二十多年的故事中,除了兩位絕對主角,還有 很多人出場、很多人離場,每個人的命運都有了不同的糾纏與走向,像是竇唯,姜昕,高原,張柏芝,陳冠希,李亞鵬,周迅……
王菲唱道“有生之年,狹路相逢,終不能倖免”,也許很應景地形容了這個“鋒菲宇宙”。
所以,如果要系統地講鋒菲之戀,就不能忽略他們的過去,而這些過去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了他們的性格,是這場曠世之戀中不可或缺的伏筆。
今天先奉上王菲人生中繞不過去的九十年代京圈搖滾往事,看完這些故事,你會明白熾熱的九十年代到底給王菲留下了怎樣的烙印,而謝霆鋒和王菲最終兜兜轉轉走到一起又是多麼艱難而漫長的過程。
王菲竇唯與北京搖滾往事
衆所周知,在謝霆鋒之前,王菲有一個著名的“前夫哥”,就是竇唯。
謝霆鋒在二十多歲時普通話已經很溜,大概都夠得上二級甲等(跟王菲學的)。他在各種訪談中曾經最喜歡說的一句普通話俚語就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這句話是九十年代北方地區流行的口頭禪,意思是男人放蕩不羈的樣子更吸引女孩,所謂“浪子情結”。
而“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標杆、謝霆鋒曾經試圖模仿的對象,大概就是王菲第一任丈夫竇唯。
竇唯在最風光的時候也曾放出豪言——我不想再做什麼傻x搖滾歌手,身後只會跟着一羣傻尖傻尖的果兒(北京話,“尖”就是漂亮,“果兒”就是女孩)。
可以想象,這位前夫哥在鼎盛時期的殺傷力有多麼強大。
高原鏡頭下的竇唯,這張應該有很多人get到魅力吧。
竇唯94年紅磡演出影像。
三位北京女孩都極度癡迷於他。按照時間順序,左至右:姜昕、王菲、高原。都是身材高挑容貌大氣的類型,別看竇唯個不高,找的女友幾乎都一米七,年輕的竇唯的確稱得上斬女高手。
這裡先介紹一下王菲和竇唯的背景。
王菲1969年出生於北京,曾是顯赫家庭,爺爺 王兆民(曾用名王墨林)在上世紀40年代後期是國民政府高官,立法院立法委員。
爺爺王兆民還有一段淵源,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國文系,和李敖的爸爸是同班同學和好友,李敖在自己的書裡這樣寫:
“我父親和王菲的祖父,當年在北京大學國文系是同班同學;我父親和我母親結婚的時候,王菲的祖父是伴郎。我母親的老師又是王菲的祖父,王菲的祖父追求我母親的妹妹,王菲的祖父後來又幫助我們來到臺灣。我們兩家是非常複雜的,複雜到當年我爸爸和王菲的祖父幾乎在口頭上約定,讓我大姐嫁給王菲的爸爸,後來沒有成功。”
李敖和王菲。
1994年李敖送給王菲的書。
王菲爸爸王佑林後來做了煤炭工程師,媽媽夏桂影是煤礦文工團的女高音,王菲上面還有一個哥哥王弋(也有報道叫王戈)。
哥哥一生未婚,早些年王菲還曾給哥哥介紹過一個臺灣女主持人,但也沒有下文了。
2025年王菲在春晚唱《世界贈予我的》之後沒多久,就有鄰居黑妮爆料她的父母哥哥均已經離世,哥哥去世時年紀並不大,被安葬在王菲小姨出家之地九華山。
所以現在再回看那段春晚表演,王菲做了一個低頭禮佛的手勢,大概是向親人告別吧。
印開師太本名不詳,是夏桂影的妹妹,王菲的小姨,現年約88歲,長期在安徽九華山修行,居住在定心茅棚(又稱金剛茅蓬寺)。
印開師太的修行地位於九華山後山,環境清幽,被稱爲“靜修聖地”。2011年王菲曾捐贈500萬元用於修建寺廟,並贈予一口銅鐘。
爆料的黑妮的確和王菲關係挺近,這是 王菲的初中時期,黑妮帶她去青島玩。歌手黑妮是王菲母親夏桂影的同事,據她口述:因爲她們演出忙碌,共同僱傭了一位保姆。王菲家住五樓,黑妮家住六樓,王菲兄妹和黑妮女兒一起吃飯。在夏桂影去香港的家時,黑妮還需要幫忙照看王菲。黑妮說,王菲的母親夏桂影在六十歲左右去世了,哥哥王弋也因病在五十歲出頭去世了,前兩年王菲父親王佑林也不幸離世。所以王菲現在的至親血脈就是兩個女兒。來源@王菲不是王靖雯。
王菲出生於協和醫院,家住北京市東城區北端的和平里街道,這裡多爲煤炭、化工等重工業系統的部委宿舍,因此,她家是體制內雙職工家庭,家庭條件是不錯的。
這裡歪一句,王菲的兩個女兒也都是協和出生的,1997年1月在協和生下竇靖童,2006年5月又在協和生下李嫣,母女三人都在同一所醫院出生。
本來是不錯的家庭,但遇到中國大環境動盪,爺爺去了臺灣,爸爸被下放,家庭遭受衝擊。
母親一個人撫養王菲兄妹倆,此外還有頻繁的演出任務,力有不逮,有時候根本顧不上她。
王菲很小就上了寄宿幼兒園,也就是全託。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全託幼兒園的存在是很不合理的,幼兒時期的孩子怎能長時間離開母親過集體生活?但在那個年代,上“全託”又是家境殷實的標誌。
除了寄宿在幼兒園,王菲又被頻繁寄養在鄰居家,在這個層面,她的童年是動盪的,也是缺愛的,和謝霆鋒的童年基本上一模一樣,可能和竇唯的童年也是一樣的。
王菲曾就讀於北京地壇小學和東直門中學,因唱歌有天賦,外形也清爽漂亮,王菲加入過中央電視臺銀河少兒藝術團,該合唱團還有一個明星,比王菲高一級,就是蔡國慶。
14歲就在央視的六一晚會上登臺獨唱《大海啊故鄉》《小百靈之歌》等歌曲;上高二時就發了她的第一張專輯《風從哪裡來》。
1982年王菲在六一文藝晚會中演唱《節日的七彩橋》。
少女時期的王菲。
王菲的父親後來移居了香港,至於什麼時候去的已經不可考。
總之,在那個年代,夏桂影一人撫養兩個孩子,身上還揹着“不光彩”的臺灣關係,可以想象社會輿論是嚴苛的,母親的性格是緊繃的,而王菲與母親的關係也是緊張的。
多年後王菲接受採訪回憶過,爲了打壓王菲的唱歌念頭,夏桂影“三番五次找到學校與老師商量對策”。但叛逆的王菲依然選擇和母親對着幹。
在1987年離開北京之前,王菲大概並不喜歡呆在家裡,於是,她有許多閒暇時間混跡於北京搖滾圈,從而結識了欒樹、竇唯等人,並深深沉醉。
竇唯,論家庭底蘊則略遜於王菲。
他與王菲同歲,家住大雜院,父親竇紹儒搞民樂,母親在北京第一機牀廠上班,是普通工人。
竇唯的爸爸 竇紹儒。
2012年竇唯和爸爸一起創作了一個作品叫《簫樂冬爐》,竇唯彈鋼琴、吉他,爸爸吹簫。
竇唯是地地道道的北京胡同孩子。
據前女友姜昕自傳小說裡寫,她有段時間和竇唯一起住在逼仄的衚衕大雜院裡,同住的還有他媽媽和妹妹,居住環境十分緊張。
直到竇唯媽媽“又找了後老伴兒”,妹妹也結婚了,騰出了地方,姜昕和竇唯才享受到了難得的二人世界。
就是這個大雜院。
室內環境(牀頭牆上貼着一張王菲照片)。
這個破敗的大雜院,先後住過姜昕、王菲兩個颯爽的北京大妞,而被狗仔拍到“王菲捏着鼻子上廁所、竇唯光着膀子倒痰盂”的照片,也發生在這裡。
到了高原和竇唯相愛時,竇唯已經有錢,才搬離了大雜院,住上了高檔小區。
竇唯雖然家境一般,也沒有正經上過音樂學校,但的確有音樂天賦,五歲時,他開始隨父親學習笛子演奏,很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後來“竇唯吹笛子”成爲他封神的一幕。
高原也曾經感慨,竇唯他們這批搖滾人都不是專業音樂學院畢業的,但“無論什麼樂器,上手只要五分鐘就都能學會,這一點不服不行。”
竇唯初中在北京市第五中學,1985年進入職高,學習精神病護理。
在職高學了吉他,開始接觸西方音樂,徹底陷入搖滾圈。18歲,竇唯考上北京青年輕音樂團,作爲歌手開始走穴跑墊場。1987年離開樂團,加入黑豹,成爲野生的樂隊歌手,在各個俱樂部演出,賺點演出費,混跡幾年,繼而成名。
這裡要科普一下八十年代中後期北京年輕人的生活狀態。
那時候中國剛剛經歷動盪,正百廢待興,民間經濟還未復甦,就業崗位並不多,數量龐大的青年人其實處於“整日無所事事”的狀態。
如果大家還記得京圈大院子弟拍攝的一系列懷念青春的影視劇比如《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血色浪漫》等,就會發現他們不是在什剎海溜冰,就是在馬克西姆開party,要麼就是談一段又一段沒頭沒尾的戀愛,和不同的人打架,這是爲了釋放蓬勃的荷爾蒙,也是爲了打發時間。
而北京又有許多權貴階層的二代,所謂大院子弟,他們能率先接觸到外國文學、哲學、外國音樂等稀罕事物,甚至家裡還有可口可樂,他們就成爲年輕人羣體最崇拜的偶像。
就像高原回憶的,“那時候怎麼就那麼容易快樂呢?我們每天湊一塊兒待着就跟上班似的,我們那會兒就是傻玩兒,也沒什麼事幹”。
“我們整天忙於探索內心的秘境,我們熱衷的都是一些和現實毫不相關的事情。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搖滾樂、書籍、詩歌、電影以及談幾場你死我活的戀愛。”
他們這羣年輕人,不喜歡物質,一門心思要解放思想。家裡也顧不上管他們,處於散養狀態,幾個人打地鋪,住地下室,就能混好幾個月,每天就吃方便麪喝奶粉,也甘之如飴。
住在地下室裡搞音樂。
高原鏡頭下的搖滾人日常。
尤其音樂和文學,那是北京青年的精神圖騰。
京圈曾經流行一個很著名的段子,說那英去廣州演出,包裡竟然放着薩特的《存在與虛無》。
當然,這個段子也隱含着某種優越感——北京文藝青年的高級哲學讀物,怎是那英這樣的東北傻大妞能讀懂的?
某種程度上說,這個段子又像一個隱喻:在優越感中畫地爲牢,恰是竇唯這一批先鋒搖滾人的最終歸宿;而選擇積極擁抱市場的王菲那英等人,曾被他們鄙夷爲庸俗,反而過上了更好的生活。
竇唯和欒樹等人,懂樂器,會彈吉他,常穿一身黑衣,留長髮,既有西方搖滾樂手的冷峻,又帶着北京青年特有的“痞氣”,所以他們是北京音樂圈裡人人崇拜的對象,是口耳相傳的傳奇,崇拜者中當然也包括豆蔻年華的王菲。
而這幫北京年輕人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去party,常辦的地點就包括著名的馬克西姆餐廳,5塊錢一張門票,現在看確實不貴,當時能消費得起的也不是一般人。
竇唯是馬克西姆餐廳的名人,此後,走紅的人還包括鄭鈞、許巍等等。
高原鏡頭下的鄭鈞,1994年在馬克西姆登臺演出了《赤裸裸》。
這就是王菲和竇唯相遇前的背景介紹。
八十年代末的王菲,還籍籍無名,她熱愛音樂, 對搖滾人萬分崇拜,但內心仍是一個迷茫的少女;
竇唯則小有名氣,即將成爲真神。身邊從不缺崇拜者,更不缺“傻尖傻尖的果兒”,那時的他,從外型上看的確是帥氣的,臺上冷酷,臺下陽光,精神狀態也很正常。
1990年,竇唯所在的黑豹樂隊憑着《無地自容》《 Don’t Break My Heart 》等幾首歌,在 “1990 深圳之春 ” 演唱會上一鳴驚人,正式成爲搖滾圈之神。
1993年,竇唯在北京電影學院踢球。
同年,竇唯開始融入港臺音樂圈,從左至右分別爲:竇唯、李烈(羅大佑前妻)、倪重華(真言社老闆)、吳俊霖(後來的伍佰)。
初戀姜昕
竇唯第一個(公開的)女朋友是姜昕。
2011年,已經40歲的姜昕出版了一本自傳體小說叫《長髮飛揚的日子》,詳細描述了她的初戀,以及疑似王菲介入的過程。
姜昕1971年出生,比竇唯小兩歲,祖籍青島,“爸爸從事軍事醫學研究,媽媽是內科醫生”。一歲多隨父母遷入北京,1988年考入北京經濟學院會計系。
上大學期間,結識竇唯、丁武等人,後進入搖滾音樂圈。
姜昕年少叛逆,爲愛癡狂,1990年初,正上大二的她決定退學,放棄學業,專注談戀愛,隨後與竇唯同居。
當時竇唯的媽媽還覺得不太妥當,鄰居們閒言碎語頗多,但竇唯義正言辭地表示“你們怎麼這麼封建”“我是要和她結婚的!”
這個角度真的很像王菲。
姜昕對竇唯很癡迷,她在小說裡花了大量篇幅講述竇唯站在臺上的神采(竇唯在書中化名夏暘)。
以及二人開始熱戀時的悸動:
同樣花了大篇幅講述馬克西姆餐廳的party,那個餐廳承載着他們所有的青春熱情。
回憶大雜院的同居生涯:
第一次出現疑似王菲的人物。
如果這段描述爲真,那麼彼時應該是王菲在香港受到歧視、遠走美國的那個階段,人在異鄉,倍思舊友,於是從美國寄來了很多禮物和信件。
這裡講到“小李”(也就是影射王菲)之前有一個男友在北京,可能說的就是欒樹。但王菲和欒樹這一段都是友人的口口相傳,當事人並沒有確認,也沒有單獨合影,所以有點撲朔迷離。
在小說裡,當“小李”出現後,姜昕也試圖低三下四地等待竇唯回心轉意,但失敗了。
徹底分手後,姜昕經歷了長時間的痛苦和自我封閉,畢竟學也退了,男友也跑了,前途一片黑暗。
但好在她跟着搖滾樂隊學到一些唱歌技巧,1995年簽約天蠍文化唱片公司,成爲一名職業歌手。
此後,姜昕一直沒有離開北京搖滾圈,圈裡人最津津樂道的是她開着一輛紅色切諾基,特別颯。後來又有多段戀愛,大多也都是音樂人。
1997年,26歲的姜昕和美籍華人郭怡廣。
2003年姜昕與人稱“鼓仨兒”的張永光結婚,張永光曾經與崔健合作過《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北京搖滾老炮們都挺尊敬他,說他是中國鼓王。
2014 年12月24日,張永光因抑鬱症在家中去世,此後姜昕就一直單身。
紅圈爲張永光,這是他們在製作《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和竇唯後面的兩任妻子比起來,姜昕存在感較低,本身她就是低調的人,現在偶爾也去音樂節唱唱歌,平時的社交媒體主要是遊山玩水居多,和宋佳是好朋友。
因爲張永光的關係,圈裡人還都比較照顧她,生活算是過得去。
她和王菲再也沒有交集。
比較有趣的是,她和竇唯的第二任老婆高原倒是非常親密的好朋友,人到中年,倆人常常約着一起玩,竇唯反而成了消失的男主角,再也沒有人提起他。
前任和前任能玩得好,似乎是北京圈子的慣例,王菲和周迅不也是這樣嗎,可能這就是獨屬於北京大妞的颯爽和大氣吧。
高原和姜昕成了好朋友。
三角戀婚變始末
1987年,當竇唯和欒樹等人還在北京馬克西姆餐廳裡開party的時候,王菲的人生則展開了一條金光大道。
她考上了廈門大學生物系,但王菲只上了一年,就跟隨父親移居香港,父親給她設計的原路線是在香港居留一年獲得身份,轉而去美國留學。在香港,王菲拜師“音樂教父”戴思聰學習聲樂。
此後,她和這羣搖滾老炮就走上了完全不一樣的人生之路。
王菲初來香港,人生地不熟,但好在有爸爸和老師的幫助,她先是簽約“新藝寶”,後更名爲王靖雯,英文名“Shirley”,在香港正式出道。
Shirley這個名字,很有迎合市場的味道,上一個叫Shirley的歌手是關淑怡,很顯然,公司想讓王菲模仿關淑怡、周慧敏等港女的風格,討好歌迷。
但香港歌迷是很苛刻的,出道早期的王菲,土不土洋不洋,再加上又是北方來的,免不了被嘲笑。
香港DJ林伯希對她的描述挺精準:“香港歌迷都好勢利的嘛,那個時候覺得內地什麼都遜一些,北方來的歌聲好老土。大家都知道王靖雯的歌唱得好,可是人不潮啊! ”
土是真的土過……
黑歷史系列,王菲本人看到都要紅着臉躲避。
王菲出身於優越家庭,當然忍不了這個氣,那段時間她過得很苦悶,新藝寶的高層陳小寶在接受訪問時說:
“王菲是一個典型的北京人,喜歡有深度的東西,人生觀比較嚴肅,她覺得音樂不是兒戲,但香港的演藝界氛圍比較輕鬆,所以王菲一直顯得格格不入,形成了她冷傲的形象,其實這是北京和香港的文化衝突。”
1991年,王菲的經紀人陳健添覺得她沒什麼潛力,把王菲的經紀合約賤賣給了滾石,收了大概兩百萬;
王菲氣憤之餘,選擇去美國讀書,她說: “ 我不回來了,我不喜歡香港,也不知道在這裡幹什麼。 ”言下之意說香港唱片公司只把藝人當工具,具有侮辱性。
在美國,王菲陰差陽錯失去了經紀合約,度過了一段低潮期,也許在那種心境下,她非常想念北京搖滾圈無拘無束的日子,才寫信給了竇唯。
再回香港時,她投靠陳家瑛,並將英文名“Shirley Wong”改爲“Faye Wong”。沒想到,很快以一首《容易受傷的女人》紅遍全港,迅速奠定了樂壇的地位,躍升香港一線女歌手行列。
王菲和陳家瑛。
再後來,1993年發了《執迷不悔》,開始出現鮮明的王菲特色,她唱着:“這一次我執着面對,任性地沉醉,我並不在乎,這是錯還是對”。這首歌恰逢王菲陷入竇唯與其初戀姜昕的戀愛中,歌詞就是心境。
這也是王菲獨立人格萌芽的開端,從此以後,王菲的個性,包括價值觀、情感模式、審美取向、人生經歷等,滲透到她作品的每一個維度;
王菲之所以成爲巨星,就是因爲她的人生與作品高度融合,用作品演繹人生,用人生詮釋作品,是歌手的至臻境界,也是巨星與商業流水線歌手的本質區別。
而那首《容易受傷的女人》被她單方面封殺,再也沒唱過。因爲所有人都知道——王菲並不是那樣容易受傷的女人。
1994年,竇唯在紅磡開演唱會,王菲已作爲女友身份在臺下觀看。
1996年7月,王菲與竇唯奉孕成婚,震撼全港,成爲頭條大新聞,萬能的香港狗仔甚至拿到了她的結婚聲明書。
同年,王菲的重磅專輯《浮躁》問世了。
在菲迷心中是這樣的,歌迷們很難評價到底是竇唯時期還是謝霆鋒時期的作品更好?但毫無疑問,兩任愛人都給予了王菲深度的滋養。
王菲的《浮躁》充滿濃濃的竇唯風格,因爲竇唯不擅寫詞,只擅譜曲,《浮躁》這首歌就一行歌詞。
其中也有許多對竇唯的愛戀,竇唯愛抽菸,王菲就唱“抽菸,抽象的臉,雨綿綿,讓我失眠”。
竇唯又引薦了當時還是小透明的張亞東,一起編曲,爲王菲的作品賦上了先鋒實驗與暗黑氣質,有點碎片化意識流,讓當時還在唱着男男女女小情小愛的香港樂壇頗爲震動。
《浮躁》當時並不賣座,但時間愈久,歌迷們越能品出它的味道。
被菲迷們奉爲“史上最佳版本”的《98唱遊大世界演唱會》,大部分扛旗作品都是竇唯時期的,王菲在演唱中頻繁使用 “菲語”,也就是即興哼唱,至今仍讓歌迷津津樂道(比如《浮躁》裡的辣醬脖~辣醬脖~)。
在第一段婚姻裡的1996-1999年,王菲共發行了三張專輯,分別是《浮躁》、《王菲1997》和《唱遊》,高產如牛,佳作很多。
直到現在,竇唯粉絲和王菲粉絲仍然在吵架,大家都覺得對方配不上自己的偶像。
竇唯粉絲說王菲的音樂完全在模仿竇唯,沒有竇唯,王菲啥也不是;王菲粉絲則看不上竇唯的渣和不負責任,也並不認可竇唯的藝術地位。
但是要知道,藝術,是沒有客觀的評價標尺的。
在王菲成名早期,竇唯的確爲她“注入靈魂”,可離婚後,王菲的創作又比《浮躁》時期更升一層,從自我意識覺醒過渡到詮釋世界觀和哲學。
比如《寓言》那張專輯,藝術性頗高,但沒有淪爲孤芳自賞,在粉絲心中還是可以封神的,裡面有一首《彼岸花》,講的是一個佛教典故,前奏極其漫長,但是菲迷仍然珍愛,市場反響好,2010年北京五棵松演唱會上,《彼岸花》是最後一首壓軸,仿若絕響。
相比之下,竇唯在離開王菲後,作品日漸小衆,產量也低,以純音樂爲主,再也沒有超越《高級動物》《哦乖》時期的自己。
搖滾圈沒辦法接納他,說他“味道不對了”,民謠圈也不行,就連純正的竇唯粉絲都覺得聽不懂了。很多粉絲爲了拜見真神,專門買了音樂節門票,結果紮紮實實聽了40多分鐘不知所云的純音樂,說不失望是假的。
儘管竇唯已經非常邊緣化,大衆認爲他故弄玄虛,但他依然深深地影響着很多人,他們依然喜愛他身上“天才”與“異端”融合的氣質,認爲他在堅守藝術的純粹,拓展華語音樂的邊界。所以,藝術這事,根本沒法比。更何況,當事人都已經翻篇了。
說完藝術成就,再來說說婚姻生活。
1996年王菲與竇唯結婚的時候,王菲已經是香港樂壇天后,上了《時代雜誌》封面,記者們覺得她是下嫁了,王菲說:“我覺得愛情就是愛情啊,就算明天我愛上一個水管工也不奇怪啊。” (後來謝霆鋒也說了類似的話)。
1996年王菲上《時代週刊》封面,標題爲《The Divas of Pop》。
而竇唯對功利的香港社會非常看不慣,1994年“魔巖三傑”來香港演出時,竇唯冷眼旁觀,顯得很抗拒,臺下的種種表現也說明了這一點。
這場香港之行對竇唯來說完全是不愉快的經歷,他認爲資本主義在有意破壞純粹的樂隊精神。
竇唯和王菲,的確有過許多甜蜜瞬間,不僅是男歡女愛,更有音樂上的契合,比如二人一起去野三坡採風:
竇唯曾在採訪中提到:“城市裡的聲音太嘈雜,野三坡的山風、溪流能讓人聽見自己的心跳。”
1997年1月3日,王菲在北京協和醫院生下女兒竇靖童,一家三口也是幸福的畫風:
竇靖童和爺爺。
在1999年東京武道館演唱會上,王菲唱《Don’t Break My Heart》,竇唯在後面打鼓,成爲難得一見的同框。
不過這首歌也成爲二人關係的絕唱,不知道是否有意爲之,王菲唱至即興處,脫掉了身上的婚紗長裙,意爲擺脫婚姻桎梏;
而據香港媒體報道,竇唯對這場表演很不滿意,覺得王菲沒有卡上鼓點,王菲唱完,他就憤怒地“扔了鼓槌”,然後就和高原約會去了。
從這時起,攝影師高原的身影,第一次出現在大衆眼中。
高原和竇唯、王菲同歲,她的家境不錯,父親高飛是八十年代的演員,長相挺帥,中日合拍的第一部影視作品《望鄉之星》就是他主演的。
高原和爸爸。
1988年,高原高中畢業之後先在北京月壇的馬華健美操培訓班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習,由於父親職業關係,她開始接觸相機,從而愛上攝影。父親把高原安排進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從攝影大師韓子善。
高原和姜昕、王菲一樣,都是搖滾迷妹,她作爲攝影師,近水樓臺先得月,曾先後兩次爲竇唯的專輯《黑夢》和《豔陽天》拍攝封面;
1994年“魔巖三傑”紅磡演唱會,高原是專職攝影師,她後來還把紅磡影像記錄出了書、辦了影展。
這是94年演唱會結束時高原拍攝的場景,一堆人低着頭向前走,只有竇唯腰桿筆挺,一束光打在臉上,非常矚目。這張照片被用作她影展的主圖。
還有這張經典照片。
鏡頭騙不了人,高原的攝影鏡頭的確時時刻刻圍繞着竇唯展開,其他人都成了配角。竇唯有許多經典影像都是出自高原之手。
高原性格爽朗,家境又好,所以當年在搖滾圈裡還是個衆星捧月的人物,“很多男孩兒讓着她、在乎她。”
年輕時是很典型的文藝女青年的氣質,還有股倔強的勁兒。
兩人在日常接觸中暗生情愫。竇唯還在婚內呢,就把高原正式介紹給香港媒體,就是在王菲日本東京武道館演唱會之後——
1999年3月初,竇唯帶着高原在日本東京的一家餐館吃飯時,被香港狗仔隊追問女方身份,竇唯回答:“她叫高原,是我的愛人。”
這句話一出,輿論譁然,竇唯和高原也真是勇氣可嘉,倆人一起面對了香港記者的提問。
這場記者會堪稱經典,記者們的問題十分尖銳,拳拳到肉,而竇唯內核也挺穩,並沒有表現得慌亂,比較從容地回答着各種問題。
他很坦誠,說先認識王菲,又認識了高原。
竇唯說,高原的存在是我主動告訴王菲的,而不是報紙上寫的捉姦。因爲當年香港報紙描寫的是那英和王菲一起回北京,結果在房間裡撞見了高原和竇唯,那英大罵高原不要臉。
記者說,那英罵高原不要臉的事,是真的嗎?高原回答:我反正不相信。
竇唯說,我提過分手,但王菲反應強烈。
記者問:愛過王菲嗎?竇唯:愛過。
“和王菲離婚後會娶高原嗎?”“對,我會”。
問高原:“別人都說你是小三,你覺得怎樣?”高原回答:“我沒覺得怎樣,隨便。”
“你愛竇唯哪個方面?”“每個方面。”
竇唯又回答了關於女兒撫養權、財產的問題,說女兒跟着王菲好一點。承認王菲給他買車買房,但離婚時“不屬於我的我不會要”;
他搞不清楚自己在王菲的公司裡有沒有股份,記者很詫異,“這是很切身的問題呀?”竇唯回答“我沒想過這些,我只知道如果她需要,我會盡可能做一些音樂出來。”
當記者問到“道德問題”時,竇唯回答:“我沒有什麼道德不道德,我沒有迴避道德問題,我只是渴望與我的愛人在一起。”
離婚期間,王菲懟記者的著名金句“和你們沒關係”採訪出爐:
後面的進展很快,王菲快刀斬亂麻,沒有一點猶豫,3月25日,王菲單方面簽署分居協議;8月正式離婚,竇靖童撫養權歸王菲。
1999年離婚當年,竇唯和高原就回北京住在一起,那邊謝霆鋒開始生撲王菲(下一篇講),兩個人再也沒有直接交集,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高原和竇唯後來的生活並不怎麼樣,他們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日子,當時還有記者拍到高原竇唯的居家畫面,他們搬進了新家,窗明几淨,高原爲他做西紅柿炒雞蛋,但看起來手法很生疏。
有時候也會和朋友一起出去玩,那時候竇唯還挺合羣。
直到2002年6月,竇唯才與高原登記結婚,結婚的原因就是高原懷孕了,同年8月,高原產下一女竇佳嫄。
女兒的出生,是高原和竇唯產生齟齬的開端。
竇唯在離開王菲後,自述經歷了“三年背字兒”,他說這是大師給他算的命,離婚就倒黴。那時候,竇唯每天就去後海呆坐着,當然也沒啥工作和收入,倆人的生活開始拮据。
高原後來在採訪中說,結婚後才發現兩個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差異,婚姻危機四伏。
很多時候都是竇唯的媽媽在幫着帶孩子。
2004年,二人離婚。
離婚後,高原對竇唯多有指責,有網友崇拜竇唯,跑到高原社交媒體下面訴衷情,都被高原懟了回去。
而女兒竇佳嫄長大後也接受過採訪,說從來沒叫過“爸爸”,叫不出口。現在只想賺錢,主持人問賺錢幹啥?竇佳嫄說,給自己交房租,給我媽交房租。
其實高原和竇唯離婚後,她的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她本身在京圈就頗有人脈,早年和老狼、黃覺等人是好朋友,後來竇唯身邊的一大羣搖滾樂手都和她關係很好,比如高旗,鄧謳歌,還有之後的陳輝、許巍、陳楚生等,姚晨拍《搖滾狂花》也和她成爲好友。
高原和老狼是幾十年的好朋友。
高原還有一個不爲人知的親戚關係,她的表弟是宋寧,後來改名宋寧峰。
宋寧峰2012年娶了齊溪,但2019年離婚。離婚後,宋寧峰又娶了張婉婷,齊溪則嫁給了王傳君。
高原和宋寧峰。
當年高原也全程見證過宋寧峰和齊溪的愛情。
高原在北京有人脈,又有攝影技能,所以她後來就靠給雜誌拍封面、給明星拍照、給音樂節當攝影師來賺錢,賺得不少,2024年 仝卓工作室爆出和高原有糾紛,仝卓說高原拍一天就賺10萬勞務費,根本不窮。
事情來龍去脈是:仝卓工作室稱在2018年某雜誌拍攝業務中,他們作爲中間人墊付了50萬元費用,其中支付給攝影師高原10萬元顧問攝影費。工作室表示曾多次聯繫高原要其身份信息以便代扣代繳個稅,但高原玩消失不迴應,於是在2024年仝卓工作室在社交平臺發文實名舉報高原涉嫌偷稅漏稅。但高原說拍攝合同是她與公司簽訂的,合同約定由公司爲其代扣代繳個稅,她本人沒有繳稅義務,更不存在偷稅漏稅行爲。此外,仝卓工作室還稱高原在拍攝過程中與王凱方面進行交易,導致雜誌未能創刊成功,且拒絕退還10萬元勞務費。
此外,高原還出書、辦影展,生活得很寬裕。
欣賞一下高原的攝影作品:
高原長期爲《三聯生活週刊》拍封面,而《三聯》在2006年有一系列重磅文章就是採訪竇唯,由主筆王小峰親自撰寫。所以高原應該還有些媒體的資源關係。
高原拍攝的封面。
從她的社交媒體來看,現在屬於有錢有閒有朋友的狀態,人緣好,挺鬆弛的。開影展時,也有很多大咖送花籃支持,女兒也長大了,高原還和女兒拍過FENDI的廣告,生活是很不錯的,只能說,離開了竇唯仿若新生。
黃覺、老狼和高原以前都住在一個小區,天天膩在一塊玩。
高原和陳楚生。
姚晨拍《搖滾 狂花》時和高原 成爲好友。
高原和女兒的廣告大片。
和姜昕常常一起出去玩。
高原鏡頭裡最後一次出現竇唯。
唯一比較難受的就是竇唯粉絲和王菲粉絲還是看不慣她,時不時來刺撓一下,高原忍不了就掛出來。
而竇唯,在和王菲離婚後,就有各種各樣不順的事情發生。
先是用可樂潑了記者:
又時常對媒體抱怨王菲,說與王菲的婚姻是“陰謀”,結婚前看到的都是假象。
2006年更是多事之秋,先是在一個公開場合辱罵高原,說高原帶走女兒不仁不義,還用了髒字。
又說高原與他結婚也是陰謀。
罵完高原沒多久,竇唯又燒了《新京報》記者的車。
當時是因爲《新京報》的記者卓偉寫了兩篇文章,說了竇唯的一些負面消息,竇唯氣不過,衝進報社找卓偉,卓偉跑了,竇唯就砸了 DVD機、電腦、電視機等物品,經鑑定價值1644元,還是氣不過,跑到院子裡 燒了該社的一輛車。
隨後竇唯恢復平靜,安安靜靜等待警察到來。
2007年11月,北京宣武法院宣判,法院認定竇唯故意毀壞財物罪罪名成立,但鑑於其犯罪情節輕微,在作案後主動報警屬於自首,並且在一審開庭後主動賠償了報社的全部損失,態度良好,最終對竇唯作出了罪名成立但免予刑事處罰的判決。
竇唯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2008年3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維持原判。
2008年,竇唯接受許戈輝的採訪,又談起,無論是1994年紅磡演唱會,還是與王菲的婚姻,都是陰謀,他們都居心叵測。
很多事情,他不願意對媒體說,但願意對警察說,因爲警察可以執法公義。
在這次訪談裡,竇唯還呈現了自己的悲觀主義哲學觀。
他說人生最終都是不幸的,所有的快樂都是爲了今後的不幸做鋪墊,快樂越多痛苦越大,所以他索性不要快樂。
那段時間,圍繞着竇唯就兩個字“落魄”。
當時王菲已經與李亞鵬結婚,媒體常常把兩個人放在一起比,結論是李亞鵬大勝。話說回來了,這和現在比較李亞鵬謝霆鋒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竇唯後來就神隱了,成爲了傳說,偶爾登臺,只打鼓不唱歌,也不和觀衆互動。
再後來,他就活在網友們的路邊社報道中,吃滷煮,坐地鐵,騎電動車,儼然隔壁大爺。
最近的消息是,他在廣州阿那亞生活,吃飯喝咖啡打籃球曬太陽,被網友偶遇多次。
需要用多少年才能爲青春買單?
很多菲迷不理解王菲在婚姻上的衝動,嫁給竇唯也好,嫁給李亞鵬也好,彷彿都是瞬間的決定,尤其李亞鵬更讓人看不懂,菲迷痛心疾首,說天后在煙火氣裡蹉跎了十年,錯過了成熟歌手的黃金創作期。
其實,在高原的書裡,我找到了答案。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1994年,高原竇唯這一幫搖滾人就認識了李亞鵬,還有周迅,可以說,王菲,竇唯,李亞鵬,周迅,高原等人,在那時就已經互相認識,成爲一個圈子裡的玩伴了。
我們捋捋這其中的關係哈。
高原說,張楚在拍攝《孤獨的人是可恥》的MV時,男主角選了賈宏聲(周迅前男友),22歲的王學兵跑龍套。
賈宏聲。
而王學兵和李亞鵬是好朋友。高原在書中還有專門的篇幅介紹中戲李亞鵬1994年的畢業大戲。所以,李亞鵬上大學時就認識了這羣搖滾老炮,當然也認識了周迅和王菲。
1999年高原設計項鍊,請的模特就是周迅:
周迅此後的生活,包括和高聖遠的婚禮,高原都是深度參與的。
竇唯和周迅也熟稔,給《李米的猜想》做過音樂:
高原和李亞鵬一直是好朋友:
周迅又和王菲的女兒竇靖童是好朋友。
而李亞鵬現在已經五十多歲,他置頂的視頻仍然是懷念自己上大學時期組織了一場搖滾音樂會,他懷念那個年代,懷念搖滾帶給他的快樂,覺得自己一直在復刻人生。
在李亞鵬的前女友裡:
瞿穎和搖滾圈的鄭鈞談過,和張亞東談過,自己也做過音樂;
周迅和搖滾圈的竇鵬談過,和搖滾圈周邊人物賈宏聲談過,竇唯給她的電影做過音樂,周迅承認自己是崔健迷妹,喜歡和樂隊交往;
王菲,和竇唯結婚過,和張亞東是深度合作伙伴,自己也曾是滾圈“尖果兒”。
再往後說,謝霆鋒追回王菲時拍了人生第一部愛情片叫《一生一世》,親自選的女主角就是和張亞東談過、又神似王菲的高圓圓……
冷知識,王菲不僅和周迅是好朋友,她和瞿穎也有私交,這是1998年 北京舞蹈學院附中歌舞專業第一屆的學生,和北京星工場娛樂有限公司簽約的藝人合影。前排左至右站着瞿穎、葛優、尹博林(古早小品演員洛桑的搭檔,有人記得嗎)、那英、羅中旭、王菲、馮小剛、伍宇娟、孫楠。最後一排還有一個隱藏人物是江一燕(江一燕那時是“漂亮寶貝”演唱組的一員),能找到嗎?資料及圖片來源@王菲不是王靖雯。
這個圈子裡不能忽視的關鍵人物張亞東,年輕時長這樣。
答案這不就呼之欲出了嗎?無論王菲,還是李亞鵬,還是周迅、瞿穎,亦或是張亞東,他們錯綜複雜的戀愛關係都是在爲自己的青春歲月買單,這本來就是一個圈子內部的流動。
李亞鵬資質有限,憑實力混不進北京搖滾圈,就靠着交女友來一步步進入他青春歲月最崇拜的領域。我感覺,他最愛的並不是王菲,也不是周迅和瞿穎,而是搖滾樂,是竇唯,是崔健,他的歷任戀情,更像是某種集周邊行爲。
而王菲曾經極度癡迷於北京搖滾男孩,李亞鵬又是當年圈內的一份子,在某種程度上見證了他們這個圈子的輝煌,所以兩個人基本上一拍即合,迅速結婚。
在戀愛初期,王菲和李亞鵬有種老相識的感覺,李亞鵬能迅速融入王菲的“六年一班”也是因爲有老關係打底,包括李亞鵬後來和鄧謳歌等人成爲親密好友,所有的源頭,都指向了九十年代初期的北京搖滾青春往事。
終於捋完了複雜的網狀關係圖譜。
很多年輕讀者會用現在的價值觀來衡量當年的婚姻與愛情,覺得竇唯渣,甚至王菲也有過介入感情的行爲。但是我們要知道,所有的價值觀評判,都不離開當時的歷史社會環境。
王菲竇唯高原姜昕的那段歷史時期是怎樣的呢?
姜昕在書裡曾經不止一次地寫過,那時候的北京有很多“小腳糾察隊”,平時就在街坊四鄰間巡邏。她和竇唯雖然是正經戀人,但坐在小河邊談戀愛都會被“扭送到派出所”,因爲小腳糾察隊覺得他們在搞不正當男女關係。
而竇唯留長頭髮,則被視爲怪人,會被人指指點點。
所以,現在的年輕讀者很難感同身受當時的社會輿論氛圍,在經歷了漫長的思想禁錮之後,七八十年代的年輕人最渴望做的事就是衝破思想枷鎖,甩掉沉重的思想包袱,更大膽、更先鋒、更離經叛道,所謂不破不立,他們誓要做那個勇於去“破”的人。
在《浮躁》專輯,王菲和竇唯都投射了非常多年輕人“自我意識覺醒”,她唱:“痛苦地享樂,猶豫着墮落,左右不了誘惑,你才拒絕寂寞。”“你沒有錯,因爲沒有誰對誰過,心安理得,於是你墮落。”
“分裂,分裂,一面笑得天真無邪,一面看破一切。分裂,分裂,一面愛的精疲力竭,一面什麼都不屑。”
“清規戒律,沒有意義,三心二意,纔是魅力。末日來臨,一點好奇,好奇,誰也不會,在意。”
所以竇唯和高原毫不畏懼地選擇一起出現在香港記者鏡頭下,那還是在竇唯婚內期間,放在今天簡直不可想象。
因爲這就是他們的價值觀,在他們看來,大膽地去追求真愛,遠比墨守陳規道德戒律更有意義。
只不過,人都是要成長的,而世間的行爲準則終歸是以正義爲準繩、是需要道德約束的,大膽激烈且傷害第三人的愛情並不長久,也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竇唯身邊的三個女性,先後飛蛾撲火地陷入與他的戀情,但又在現實生活的打磨中認清了真相。
她們選擇及時止損,繼續向前走,不沉湎於往日糾葛,認真撫養孩子,認真經營事業,認真維持友誼,或者,再次步入婚姻。
只有竇唯,彷彿自始至終生活在夢境中。
這當然也是他如今被稱爲“竇仙兒”的原因,人們認爲他遠離世俗,與世無爭,過着清貧但內心富足的生活,偶爾貢獻出詰屈聱牙的音樂,讓繁忙的都市人嗅到了一絲“世外桃源”的味道。
他早已不復年輕時俊朗的模樣,但“滄桑大叔”的背後似乎又有着掃地高僧般的神秘感,這讓竇唯又活成了一種傳奇。
至於是真正的清高,還是無奈之舉,就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有人說,17歲時喜歡的音樂,可能你會喜歡一輩子,17歲愛上的人,也會對你留下深刻的烙印。
王菲李亞鵬周迅等人兜兜轉轉就是在不斷地追逐着青春滋味,回味着年少的美好。而謝霆鋒作爲一個純純的香港仔,可以想象他耗費了多少心血,才取代了王菲如此深刻的北京青春情結。
青春可以懷念,但糾葛已經遠去了,故事裡的人都各自安好,漸漸歸於平淡。況且,竇唯和王菲一起孕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竇靖童,完美獲得了兩家粉絲的繼承權,這是命運最好的安排。
愛情太短,遺忘太長,人們很難抹去青春的痕跡,但沉湎於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青春要用幾個十年去釋懷?其實只在一瞬間。繼續向前看吧,回憶是假的,眼前人,纔是心上人。
本文部分圖片和資料來源:
高原《把青春唱完——中國搖滾與一個文化羣體的生活影像》;
姜昕《長髮飛揚的日子》;以及互聯網上新聞媒體報道及衆多菲迷提供的線索。
下一篇謝霆鋒與王菲,敬請期待。
THE END-
喜歡本文就請點在看、評論,分享給朋友吧~
伊莎貝拉
資深娛樂作者,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
體制內工作十年,後成爲自媒體主編
曾撰寫全網爆款文章百餘篇
全網同名:伊莎貝拉小星球
加微信加讀者羣:isabella_8585
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公衆號主頁“服務”一欄,有分類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