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南部警示帳戶仍靠傳真? 刑事局打臉:早在2月全面線上化

刑事局重申,防詐工作需靠全民共同參與。(本報資料照片)

近日網路流傳一段離職員警拍攝的影片,聲稱「南部地區仍以傳真方式通報警示帳戶」,並質疑警方識詐宣導成效與案件偵辦機制。對此,刑事局4日嚴正澄清,強調警示帳戶通報作業早於今年2月4日全面線上化,已全面淘汰傳真紙本,相關言論與事實不符。

刑事局指出,爲有效阻絕詐團洗錢帳戶,自2023年即建置「警示帳戶聯防通報子系統」,並完成與38家金融機構的系統測試與驗證。該系統在2024年7月22日起試辦線上作業,初期爲確保穩定,採紙本與線上並行。經數月實務運作確認系統穩定,已自今年2月起全面取消紙本通報,進入純線上運作模式。

針對影片聲稱「臺北市、新北市要求警員逐戶發放反詐傳單」,經查兩地均無此政策。刑事局說,現行識詐宣導依據「識詐2.0執行計劃」,主要透過平面、電視、網路、廣播與實體活動五大媒體通路推動,傳單僅爲輔助形式,各地警方則依地區特性調整策略,務求宣導效率與深入社區。

此外,刑事局說明,目前防詐體系由行政院主導,自2024年8月將「打詐辦公室」升級爲「打詐指揮中心」,統合內政部、NCC、數發部、金管會與法務部等單位分工合作,形成「識、堵、防、阻、懲」五大面向的反詐架構,透過定期會議強化中央與地方協作,全面守護民衆財產安全。

至於詐騙案件跨區偵辦責任問題,刑事局表示已有明確規定,由被害人現住地警察機關負責主偵,若涉異地提領或人頭帳戶,其他轄區警方也要協同偵查,防堵推諉卸責,提升偵辦效能。

刑事局重申,防詐工作需靠全民共同參與,制度與科技系統也持續優化,呼籲民衆提高警覺、理性辨識訊息,共同打造安全的社會防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