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陸股緩漲 有助經濟穩定成長

社評

美國「對等關稅」8月上路,中美進入第3輪延長賽,兩國緊張關係顯得可控。這段期間,陸股呈現上漲趨勢,上證指數刷10年新高,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突破去年10月高點,A股總市值首次突破百兆人民幣(約新臺幣418兆元)。陸股這一波上漲堪稱「慢牛」出頭,後市要看政府寬鬆政策是否持續,以及中美貿易戰所造成的衝擊能否化解。

散戶入市 外資迴流

這一輪陸股上漲主要是散戶入市和外資迴流兩大因素造成,尤其是民衆紛紛把放在銀行的存款投入股票、基金等資本市場。依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7月大陸居民存款減少1.11兆元人民幣,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大增2.14兆。1~7月大陸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增加4.69兆,創近10年新高,顯示居民存款大舉流入股市、債市。

此一趨勢一方面代表大陸人口袋有錢,二方面顯示大衆對景氣看好。中國人愛存錢舉世皆知,近年由於房市低迷,加上全球經濟不穩定,讓大陸民衆更傾向儲蓄。匯豐今年6月發佈的報告顯示,大陸居民持有160兆現金,其中約50兆是退休後也用不完的超額儲蓄。另外,據大陸國有商業銀行去年年報預測,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大陸將有超過50兆存款到期。僅這兩部分資金就達到百兆人民幣的規模,爲大陸居民存款大量入市提供了可能。

對政策前景的期待和投資環境的變化,提升了大陸居民的風險偏好,政府的刺激政策對民衆進入股市,起到了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去年9月以來大陸推出一連串刺激政策,不僅刺激了股市、債市和消費,還透過強化分紅和退市機制,打造健康的資本市場環境,提升投資者的信心。大陸銀行存款利率持續下降,房地產投資回報率走低,這也刺激了大陸居民將資金投入股市,以尋求更高收益,成爲A股充沛的買盤力量。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慧AI、生技醫藥、晶片等領域的突破,讓投資者關注到新興產業的成長潛能,有了更多有價值的投資方向。如生技醫藥領域,根據高盛數據,目前大陸生物科技公司在全球創新貢獻的比重已超過30%,但市值僅爲美國生技公司的14%~15%,價值被嚴重低估。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最近舉辦的人形機器人馬拉松、人形機器人運動會讓人工智慧AI熱度居高不下,4月以來相關板塊漲幅明顯。

經濟看好 談判底氣

外資迴流對大陸股市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上週五大陸A股總成交額2.76兆,其中北向資金成交額達到3104.36億,年內首次突破3000億。其實從4月開始,出於對美元資產安全性的擔憂和「去美元化」的討論越來越多,全球資本開始重新評估大陸資產。

截至7月末,外資持有大陸境內人民幣債券超過6000億美元,處於歷史高點。多家國際投行上調大陸資產評級,顯示外資看好大陸資產。隨着A股熱度攀升,美國上市的KWEB、MCHI、FXI等前三大海外中國ETF過去1個月合計「吸金」130億,帶動資金流入A股。

外資迴流大陸股市除了與A股估值較低,有利於創造高回報率之外,也與美元進入降息週期有關。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將於9月降息,國際資金開始流向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22日在全球央行年會演說,暗示可能在9月降息,美國股市隨即勁揚,道瓊工業指數收盤狂漲846點,改寫歷史新高,標普500和那斯達克指數分別上漲1.52%、1.88%,費城半導體指數漲幅2.70%。今年以來美國股市歷經消息面打擊,數度大跌,但美國企業疫後韌性的表現,獲利頻創新高,加上流動性充裕,讓市場充滿樂觀的情緒。

上證指數自4月初以來上漲,但日漲幅從未超過2%,未出現「急漲」現象。專家解讀這一輪股市上漲,以民衆存款轉移、散戶入市及外資迴流爲主力,因而呈現溫和穩健的上漲趨勢,堪稱「慢牛」行情。「慢牛」有助於大陸整體經濟恢復,也成爲大陸應對貿易談判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