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熬的是命而不是夜!「5個日常壞習慣」正在悄悄傷害肝臟

▲晚上11點最好上牀睡覺,纔不會錯過肝臟修復時間。(圖/Unsplash,以下同)

記者曾怡嘉/臺北報導

肝是最沉默的器官,也是人體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但生活中許多不良的習慣容易讓肝臟悄悄受損,長期下來不僅會引發脂肪肝、肝炎,嚴重甚至會得到肝癌,一起來看看這些壞習慣你也常做嗎?

#過量飲酒

過量飲酒是最直接傷害肝臟的行爲,一時痛快卻給肝臟帶來許多負擔,因酒精經由肝臟代謝,過量飲酒會讓肝細胞不堪負荷,產生髮炎與脂肪堆積,進而演變爲酒精性脂肪肝或酒精性肝炎。

#熬夜與作息不規律

小心熬的不是夜,而是命,長時間熬夜對肝臟危害很大,因爲肝臟修復與排毒的黃金時間爲夜間11點至凌晨3點,長期熬夜會影響肝細胞的修復功能,讓肝臟處於過勞狀態。

#過量攝取高油高糖飲食

現代人三餐不定且外食多,高糖分與高脂肪會轉化爲肝臟內的脂肪堆積,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而這種肝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

#亂服藥物與過度依賴保健品

適量補充保健品是好,但是過量容易引發肝臟危害,特別是來路不明的中草藥或未經醫師指示的止痛藥、退燒藥,都可能造成藥物性肝炎,嚴重時甚至導致急性肝衰竭。

#情緒壓力大與久坐不動

長時間坐在辦公室其實也會間接影響肝功能,中醫認爲肝主疏泄,情緒鬱悶易造成肝氣鬱結,加上缺乏運動會減緩肝臟的代謝效率,使毒素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