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小學教師津貼制度、優化教師職稱評審、加大對教師心理健康關注……代表委員圍繞教師待遇保障建言獻策

教師待遇保障是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育事業、穩定教師隊伍的重要因素。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圍繞教師地位待遇,從優化教師教齡津貼制度、加大對教師心理健康關注、優化職稱評審標準與指標分配機制等方面展開了討論。一起來看——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學校黨委書記 劉希婭:建議儘快完善班主任津貼制度,優化職稱評審標準與指標分配機制

當前中小學班主任普遍面臨多重角色壓力: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家校矛盾調解、學生身體狀況統計、校園安全管理……工作強度遠超普通教師。然而,班主任津貼存在標準不明確、區域差異大、與實際工作量脫節等問題。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學校黨委書記劉希婭建議,應儘快完善班主任津貼制度,動態調整班主任津貼的具體標準,並加強培訓提升班主任專業能力和水平。通過制度保障讓“多面手”勞有所得,方能激發班主任隊伍活力。

此外,在調研中,劉希婭還發現區縣及學校缺乏對教師職稱評審的決策權,職稱評審標準不夠科學,教師職稱指標比例分配不合理等問題。對此,她建議將教師職稱評審權進一步下放,優化評審標準與指標分配機制,讓評職稱迴歸“教好書”的本質。

全國人大代表、恩施高中政治老師 張瓊麗:建議將教師常見病納入職業病名錄,提升教師福祉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恩施高中政治老師張瓊麗提出將靜脈曲張、咽炎、頸椎病等教師常見病納入職業病名錄中,減輕教師治療的經濟壓力,提升教師羣體的福祉。

張瓊麗擁有15年教齡,“像靜脈曲張、咽炎這些病都很常見,也非常折磨人,而且治療週期長、難度大。”她說。她自己就長期受咽炎的困擾,經常說着話突然被一口痰卡住,早上起來會劇烈地咳嗽。雖然學校會配備擴音器、升降黑板、護眼燈等設備,儘可能幫助減輕老師的負擔,但有些問題仍然難以避免。“如果這些常見病可以納入職業病名錄,那就可以認定工傷,在治療時個人經濟壓力就會減輕,能提升教師羣體的福祉。”張瓊麗說,她提出這一建議,不只是希望爲教師謀福利,更希望職業病名錄能更加多元化,帶動大家對非體力勞動者職業病的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天津市委會專職副主委 趙長龍:加大對教師心理健康的關注,讓教師能以健康心態從事工作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天津市委會專職副主委趙長龍表示,將教師心理健康納入考覈體系具有現實必要性。心理健康的教師是培育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保障,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應該得到關注。

建議加大對教師心理健康考覈與測評,讓教師能以健康心態從事工作,同時應避免考覈增加教師額外負擔。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漠河市立人學校校長 馬建國:建議優化教師教齡津貼制度

作爲一名奮戰在教育一線28年的基層工作者,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漠河市立人學校校長馬建國十分關注教師教齡津貼制度的問題,今年帶來的也是關於優化教師教齡津貼制度的建議。

馬建國在建議中提出,一是要調整教齡津貼標準。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教齡津貼標準,確保教師的收入能夠隨着時間的推移得到相應增長。同時,對於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應該給予更高的津貼待遇。二是要建立動態增長機制。建立教齡津貼動態增長機制,使其與經濟發展和物價水平相適應。這樣可以確保教師的收入水平得到合理保障,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師的職業滿足感和穩定性。三是要加大對邊遠地區教師的支持力度。邊遠地區的教師承擔着更爲繁重的工作任務和責任,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關心。建議在優化教齡津貼制度的同時,加大對邊遠地區(不僅是邊遠地區農村也應包括邊遠地區的縣城)教師的支持力度,提高他們的待遇水平,改善工作條件。四是要加強對教齡津貼的管理和監督。建立健全評價機制,對教師的表現和工作情況進行科學評估,以更好地激勵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專業發展。同時,應確保資金使用合理、規範、透明,加強對教齡津貼的管理和監督。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 庹慶明:建議提高教師“教齡津貼”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今年帶來了關於提高教師“教齡津貼”標準的建議。

他建議進一步完善教齡津貼制度,建立與物價水平和教師工資標準相適宜的教齡津貼增長機制,將教齡津貼原有的固定金額標準調整爲按基本工資百分比計算的動態標準,使教齡津貼佔教師基本工資的5%至10%,充分發揮教齡津貼對教育行業的長效激勵作用。“適時改革教齡津貼制度,既是遵循教師成長規律的必要舉措,更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制度保障。”庹慶明建議有關部門儘快啓動修訂工作,讓尊師重教的國家意志轉化爲教師隊伍的真切獲得感,爲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