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軍力萎縮、防俄2029攻北約領土 德急推新志願兵役制

德國聯邦國防軍的兵力已日漸薄弱。軍隊人數一直穩定在18萬2000人左右。(路透社)

德國候任總理梅爾茨領導的保守派聯盟黨和中左翼社民黨,日前組成的柏林新政府公佈了一項聯合政府協議,其中概述了建立新志願兵役制度的計劃,旨在重建捉襟見肘且不斷縮減的德國武裝部隊——聯邦國防軍。

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報導,該計劃包括向所有德國18歲男性發送強制性問卷(女性志願參加),以評估其服役意願和適應能力。被選中的人將被邀請入伍,但前提是他們自己願意。

德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是德國社民黨政治家,預計將在新政府中留任。他辯稱這一做法是向前邁出的務實一步。他上週在布魯塞爾舉行的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會議上表示,「通過設立新的軍種,我們將確保武裝部隊的成長和持久力。我們正在讓德國聯邦國防軍更具吸引力。這既是前提,也是結果。」

但在沒有明確證據顯示,有多少人會簽署該計劃的情況下,德國國防界內部已經亮起了警燈。

德國聯邦國防軍智庫「德國國防與戰略研究所」的預備役中校兼法律專家裡希特(Christian Richter)表示,「如果基本兵役不能在不久的將來,顯著激勵更多年輕人志願參軍,那麼德國聯邦國防軍將無法達到所需的現役士兵,以及訓練有素的預備役軍人數量。」他說,「這將危及德國的國防能力——無論是國防還是北約內部的集體防禦。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

德國聯邦國防軍的兵力已日漸薄弱。軍隊人數一直穩定在18萬2000人左右。根據德國政府對聯邦國防軍狀況的年度評估,去年離隊士兵的數量,超過了入伍人數,近3分之1的新兵在訓練期間退出。這項挑戰不僅源自於徵兵人數,也源自於數十年來將軍隊推向社會邊緣的政治決策。

1994年,在時任德國總理柯爾(Helmut Kohl)的領導下,冷戰結束後,德國政府大規模裁員,軍事基地被關閉,尤其是在城市地區。據慕尼黑聯邦國防軍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軍方顧問馬薩拉(Carlo Masala)稱,自此以後,軍隊就淡出了公衆視線,「他們今天的基地位於荒無人煙的地方。年輕人沒有直接接觸。」

近年來,這種脫節現象愈演愈烈。德國徵兵制於2011年結束,2018年,德國聯邦國防軍在科隆遊戲展(Gamescom)上的徵兵活動,因一張寫着「最佳多人遊戲」的海報而引發強烈反對。批評者指責軍方輕視戰爭,並將戰爭目標對準青少年。 一名用戶當時在X上留言「真噁心!試圖引誘不知情的玩家購買武器。」

今年早些時候,德國東部城市茨維考禁止在公共場所投放聯邦國防軍的廣告,標榜自己爲「和平城市」——儘管市政監督機構後來發現,該決定是非法的。正是在這種日益淡薄的知名度和政治猶豫背景下,德國現在將賭注押在了一項新的志願役制度上。

聯邦國防軍總監察長布洛爾(Carsten Breuer)將軍上週在德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發表談話時表示,「我們需要立即、儘快增派這10萬名士兵。」

更廣泛、更長遠的目標要高得多。布洛爾表示,「德國目前需要的士兵人數是46萬名。」這個數字包括現役部隊、預備役,以及德國在重大危機中必須召集的退伍軍人。

而場危機也許已經不遠了。馬薩拉表示,2029年已成爲德國的非正式最後期限。因爲北約和德國情報部門預計,在這一年,俄羅斯將在烏克蘭慘烈的戰爭後,重建足夠的常規能力,以威脅盟軍領土。馬薩拉說,「這就是我們正制定的規劃範圍。如果德國等到新的基礎設施準備就緒,可能已經太晚了。」

爲了縮小差距,新成立的聯盟政府將推行志願役制度,大致模仿瑞典的「全面防禦」制度。裡希特稱,依賴志願役而非徵兵的計劃,是一種政治妥協,可以爭取時間,但也爭取不了多少。

他說,「這就是爲什麼聯盟協議包含一項折衷方案,說明新兵役『最初將採用志願方式』。但考慮到正在討論的情況,包括俄羅斯最早可能在2029年攻擊北約領土,我們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