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大賣股價仍站上均線,這檔零組件獲利爆衝25倍,AI和車用續強,本益比14倍是低點嗎?
臺股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庫)
文/賴建承CSIA
全球四大CSP廠,上半年資本支出約達1715億美元,其中亞馬遜557億美元、Alphabet396億美元、Meta307億美元、微軟456億美元,估計全年將上修資本支出達約3500億美元。
此外,由於GB200出貨增加、GB300開始量產,而Rubin AI伺服器也將於2026年下半年量產,受到GB系列新平臺推升下,相關零組件除了需求升溫外,技術的提升更是關鍵。
包括,液冷散熱滲透率提升,「水對氣」或「水對水」架構將輕鬆突破1000W門檻;PCB也因此邁向40 層以上高階板,材料規格升級至M9等級;高頻寬記憶體(HBM)需求強大,也讓美光、海力士股價飆漲1倍;甚至次世代Vera Rubin系列將在2027年導入800V高壓直流(HVDC)架構,以滿足新一代Kyber機櫃單櫃高達600千瓦(kW)的龐大功耗需求;而沉寂已久的被動元件,也因AI伺服器機櫃消耗大量高階被動元件, AI用鉭質電容、高階MLCC、晶片電阻等交期全面延長。綜上所述,一個AI世代的來臨,已改變許多供應鏈,相信未來幾年的投資方向,仍脫離不了AI供應鏈。
華新科P/B比僅1.16倍
筆者於本刊上一期已率先看好被動元件龍頭~國巨(2327),由於有美國廠將有利避開關稅,且旗下的基美是鉭質電容廠商,爲全球前三大之一,由於鉭質電容今年6月已成功調漲價格,有助國巨獲利提升。
國巨2025年有43元之實力,展望2026年,受惠AI伺服器之需求及終端產品之復甦, EPS挑戰50元大關,目前價位嚴重被低估。
至於被動元件二哥~華新科(2492),主要以積層陶瓷電容爲主,搭配晶片電阻與射頻元件等,看好在AI、車用需求仍舊持續向上,今年營運能維持成長,產能稼動率約在75~80%,並將持續擴增AI伺服器、工控、汽車、醫療、新能源等領域。華新科每股淨值90.42元,P/B比僅1.16倍,研判將有補漲之空間。
華新科2026年EPS挑戰7.5元,本益比14倍
華新科第一季EPS1.21元,第二季受業外虧損7.82億元衝擊,單季EPS-0.44元,累計上半年稅後獲利3.7億,EPS0.76元。不過第二季虧損主要是匯損造成,若單看營業利益,第二季爲5.55億,較第一季的4.84億成長,顯示本業持續在改善。
而公告8月獲利4.69億,年增2567.9%,單月EPS高達0.97元,一個月就超過上半年,顯示在傳統旺季來臨下,獲利可望漸入佳境,今年EPS挑戰4.5元,2026年EPS有上看7.5元之實力,本益比也僅14倍。
近期在外資大賣下,股價仍站上所有均線,只要9/22多方缺口不回補,多頭攻勢可期,可分批逢低承接。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