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銀存款規模大躍增 近六年半增加84% 放款卻逆勢衰退

根據金管會統計,自2018年12月底至2025年6月底,近六年半以來,外銀在臺分行的存款規模大幅躍升84.6%,但放款卻逆勢減少8.3%。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中貿易戰自2018年7月6日正式開打,美國對中國大陸約34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大陸隨即對等反制,全球供應鏈局勢動盪。根據金管會統計,自2018年12月底至2025年6月底,近六年半以來,外銀在臺分行的存款規模大幅躍升84.6%,但放款卻逆勢減少8.3%,顯示資金流入龐大,但外銀在臺放貸反而衰退。

銀行業者分析,隨着美中角力升溫,不少臺商選擇撤出中國大陸,並將資金迴流臺灣。外銀在臺分行向來承接跨國企業與出口商資金調度需求,因此存款水位快速墊高,反映企業結算與跨境資金運用的旺盛需求。

統計顯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共有28家外銀在臺設立分行(不含子行)。總存款金額達1兆6,849億元,較2018年底的9,129.8億元大幅增加84.6%。然而放款規模卻從2018年底的1兆3,296億元降至今年6月底的1兆2,181億元,減幅達8.3%。

在財務結構方面,外銀在臺分行的淨值至今年6月底達到1,514.8億元,與2018年底的936億元相比成長60%;資產總額則由3兆2,521億元增至3兆8,921億元,增幅19.7%。數據顯示,外銀在臺業務雖然穩健擴張,但仍以資金承接與財富管理爲主,放款相對保守。

觀察淨值排名,截至今年6月底,前五大外銀分行依序爲日商瑞穗、日商三菱日聯、日商三井住友、美商美國及新加坡商星展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