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雲端廚房隱身五金行…北市僅列管55家挨轟管理消極
外送夯,雲端廚房也隨之增加。圖/本報資料照片
外送夯,無實體店面的雲端廚房稽查難,議員洪婉臻調查,北市建置食藥妝地圖iMap,雲廚廚房若違食安根本沒揭露,兩大外送有2萬多家合作店家,也僅列管55家佔比0.2%,質疑不合理。衛生局表示,會積極搜尋雲端廚房,並加強稽查。
議員洪婉臻調查發現,雲端廚房多隱身於民宅等地點,經營模式亂象叢生,但北市府監管零分形同具文。她發現,雲端廚房經營模式多樣,從廚房空間租賃、個人自有廚房到中央廚房代工,更有業者將大空間區隔成數個小廚房分租,多個業者共用同一空間卻無法有效監控衛生狀況,極易釀成交叉污染與食安風險。
洪舉例,有外送員前往鞋店取餐,或是去牛排館取滷肉飯的荒謬情況;甚至北市衛生局列管名單,就有6處牛排館將廚房外租作爲雲廚空間。這些虛擬餐廳藏身於五金行、工程行甚至民宅內,更有業者同時經營多家不同品牌的雲端廚房,讓消費者無法瞭解究竟餐點安不安全。但對這種新興飲食型態,北市府至今尚未建立完善稽查機制。
洪批評,蔣萬安喊「食安零容忍」,但卻放任高達7成6雲端廚房,設於民宅無具體監管作爲,尤其從衛生局稽查結果看,位在民宅的雲廚店家去年至今年3月「限期改正」高達63%家次,iMap完全沒揭露。
衛生局迴應,雲端廚房稽查,只要有掌握名單都會去查,反遭議員質疑,相較於營養午餐等每個月查一次、夜市每兩個月稽查一次,雲端廚房卻是一年才查一次,甚至一年僅稽查148家次,比例過於懸殊。
洪婉臻提6點訴求,市府建置專屬雲端廚房平臺,主動調查並要求未登記業者登記;與外送平臺合作取得完整雲端廚房資訊,強化監管。
另外,雲端廚房大量設於民宅,市府應確保其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並具備合規的消防安全設施:衛生局應要求外送平臺業者訂餐系統自主揭露雲端廚房資訊,讓消費者依照需求選擇是否購買;還有提升稽查次數;第六,應適度修法「北市外送平臺業者管理自治條例」,將雲端廚房相關規範納入。
衛生局表示,衛生局都有要求外送平臺業者每年提供合作店家名單,以利比對,由於外送平臺業者衆多,導致部分資訊在不同平臺間出現落差,或有業者未即時更新合作情形,未來將加強資料更新。
另外,依食品藥物管理署定義,雲端廚房是指製備即食餐食零售,無實體店面販售及用餐場所,目前北市雲端廚房共列管55家,雲端廚房業者皆應於中央「非登不可」平臺完成登錄後方可營業。未來會積極與外送平臺建立合作機制,輔導納管。
衛生局說,雲端廚房管理迄今共計稽查206家次。衛生局將持續精進iMAP資料更新及正確性,並加強稽查雲端廚房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