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正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使用
來源:環球時報
新加坡《商業時報》7月9日文章,原題:最新報告:中國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熱潮 一份9日發佈的報告稱,中國正在加快開展其創紀錄的可再生能源行動,今年新增的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增至去年的1.5倍,佔全球在建裝機容量的3/4。中國是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全球引領者,新增裝機容量的速度超過任何其他國家。
根據總部位於美國的“全球能源監測”(GEM)組織發佈的這份報告,僅今年一年,中國將要建設的公用事業規模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就高達510吉瓦,較去年同期增加57%,而去年中國的新增裝機容量就遠超排名其後的其他國家。
在該報告發布前,另一組研究人員曾在今年5月表示,儘管中國的電力需求迅猛增長,但得益於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發電裝機容量激增,中國的碳排放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實現下降。中國尋求將自身定位爲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領軍者之一,而其主要競爭對手美國則選擇退出全球合作行動。(丁雨晴譯)
英國廣播公司7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碳排放量可能正在下降——以下是您應該瞭解的信息 隨着世界各國競相減少碳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一個或將改變總體排放趨勢的里程碑式轉折點可能已經到來。在截至2025年5月的12個月內,中國的排放量呈現下降趨勢。
至關重要的是,這還是中國首次在自身經濟迅速提升電力需求期間實現排放量下降。之前的碳排放下降僅發生在導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非常時期。鑑於這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近年來在全球排放量增量中佔據非同尋常的比重,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時刻。
芬蘭智庫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柳力(Lauri Myllyvirta)表示,他開展的研究發現,中國的碳排放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
減排需求從未像現在這樣迫切。若要避免氣候變化造成的最嚴重影響,全球年排放量必須開始下降。那麼,中國是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呢?
在很大程度上,中國排放量的減少可以歸功於全國範圍內對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行業的大力投資。柳力表示,從新增的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來看,過去幾年來中國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就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而言,中國去年的增量就與歐盟的總量相當。”他說:“這是一個驚人的增長速度。”
英國能源智庫Ember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之和首次超過中國發電量的1/4。與此同時,中國今年前4個月的化石燃料發電量同比下降3.6%。該智庫能源分析師表示,對於一個歷來依賴煤炭的經濟體來說,這些都是巨大變化。
中國不僅正在安裝這些可再生能源技術設備,而且還在製造它們。目前,中國企業在製造綠色技術設備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風力渦輪機和光伏板產量分別佔到全球總產量的60%和80%左右。接受採訪的專家認爲,中國大規模部署這些技術設備的能力對減少國內碳排放產生決定性影響。
中國可能正以創紀錄的速度安裝可再生能源設備,但其能源結構仍與許多西方經濟體相似。例如,在英國,可再生能源約佔能源總產量的46.3%。美國是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國,但可再生能源在其總能源中的佔比僅略高於20%。
許多發達經濟體曾是主要排放國,但它們在很多年前就開始減排,逐漸遠離煤炭和能源密集型製造業。近年來,日漸富裕的印度的排放量也在激增。儘管如今中國的人均排放量超過英國和歐盟,與日本大致相同,但中印兩國的人均排放量都遠低於美國。
那麼,接下來中國的排放將呈現什麼趨勢?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亞洲研究所所長王珂禮(Christoph Nedopil)表示,對能源安全的追求可能會促使中國進一步轉向可再生能源。他認爲,在該領域的“主導地位”意味着中國將更大程度上依賴可再生能源而非進口能源,這將“改善中國的國家能源安全”。他預測,中國將決定重點發展低排放行業,例如更有可能實現增長的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技術等。(作者Tony Han,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