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種八哥破解套袋!臺東枇杷慘遭啃食 農民損失慘重
臺東地區的枇杷進入盛產期,吸引大批外來種八哥覬覦,農民叫苦連天。(民衆提供/蕭嘉蕙臺東傳真)
受惠於太平洋黑潮暖流,臺東地區的枇杷率先進入盛產期,果皮色澤澄紅,果肉香甜多汁,成爲外來種八哥覬覦的目標。牠們巧妙利用排便弄溼套袋,或是趁着雨天啄破袋子,大肆啃食,農民眼看辛苦栽種的果實遭「掠奪」,心疼不已,叫苦連天。
外來種八哥族羣氾濫,不僅威脅臺灣本土八哥生存,更成爲農業害鳥。楊姓枇杷農強調,早期本土八哥數量適中,並不會對農作物造成嚴重影響,但近8年來,外來種白尾八哥大舉入侵,每次出現動輒數十隻,甚至上百隻,對果園造成極大損失。
外來種八哥族羣氾濫,不僅威脅臺灣本土八哥生存,更成爲農業害鳥。(民衆提供/蕭嘉蕙臺東傳真)
儘管農民細心爲果樹上的枇杷果穗套袋,以防範蟲鳥侵害,但外來種八哥展現驚人的適應力與「智慧」,輕易破解防護措施。枇杷農無奈表示,晴天時,八哥會透過排便弄溼套袋,接着再用鳥喙啄破袋子取食;雨天時,套袋因雨水浸溼,八哥更輕而易舉地啄穿,輕鬆享用枇杷。
義守大學生態學教授趙仁方指出,臺灣外來種八哥主要爲家八哥與白尾八哥,自2000年起大量出現在低海拔地區,由於其具有強烈攻擊性,壓縮本土八哥的生存空間,使臺灣本土八哥面臨保育危機。
此外,趙仁方也提到,外來種八哥偏好甜味的水果,但其族羣數量龐大,建議透過驅鳥或適當移除方式,以降低對農業的影響,減少農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