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神刀手/心臟外科權威邱冠明 臺灣最年輕醫學中心院長
邱冠明期許年輕醫師別隻看眼前。記者杜建重/攝影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爲知名心臟外科權威,年輕時隨着心臟移植專家朱樹勳教授從臺大醫院至亞東,自此扮演着最佳「代工」角色,40歲那年即已累積執刀4000例,技術純熟,如至鬼斧神工境界,彷彿金庸小說中的「獨孤求敗」,最愛病情棘手、難度超高的心臟疾病個案,力求自我突破。
58年次的邱冠明爲臺灣目前最年輕的醫學中心院長,父親擔任警察,必須輪調,童年階段經常搬家,他小學階段就念過5所學校,南到屏東、北到苗栗。國中時全家落腳於高雄,成績優異的他,考上臺大醫學系,爲父母爭光。
個人特質選擇心臟外科
邱冠明坦言,大一、大二常蹺課、玩社團,直到大三解剖課時,在面對大體老師時,態度恭敬,且毫不畏懼開膛破肚,整學期解剖課全組12人,不少同學怕見血,而他幾乎獨自完成解剖任務,連助教也嘖嘖稱奇,讚道「這人根本就是走外科的料」。
「選科與個人特質息息相關」,邱冠明說,自己個性乾脆,講究立竿見影,不喜歡拖拖拉拉,希望病人能因他而改變,又不想跟患者有太多互動,外科當然成爲首選。事實上,這也是外科人的共同特質「技術導向、渴望立即回饋」。
一般外科、胸腔外科、整形外科、神經外科、大腸直腸外科…外科科別衆多,邱冠明表示,當時採取排除刪去法,只要與癌症有關的外科,就先跳過,因腫瘤容易復發,而他就是不想與病患有太多的糾葛,最後僅剩整形外科、心臟外科,而這兩個科別均與重建有關,不管是結構重建、功能修復,都可直接幫助患者,病人因他而改變,這正是外科最大的魅力。
與整形外科相較,心臟外科醫師能在手術檯上延續患者生命,邱冠明當然選了「救人」的科別。他自豪地說,如果當時選了整形外科,必能成爲技術一流的整形大師,賺得盆滿鉢滿,坐擁豪宅名車,但那絕非自己想要的。
1992年,邱冠明成功申請公費,遠赴美國哈佛醫學院心臟科及血管外科見習2個月,跟在總醫師身旁學習,清晨6時,天還沒亮就先巡房,而這個習慣保持迄今,即使4年前當上院長,仍一早6時就到醫院。
邱冠明心臟手術數量之多,國內似乎無人能出其右,他表示,自己年輕時做了正確的選擇,一念之間,改變了整個人生。
跟隨恩師朱樹勳到亞東
2000年,換心權威朱樹勳自臺大醫院退休,轉至亞東醫院擔任院長一職,當時只有邱冠明跟隨恩師離開臺大,這可是一大賭注,畢竟當時臺大與亞東在醫界地位不可同日而語,有着相當大的落差,但正因如此,邱冠明擁有了絕無僅有的練刀經驗,那是所有年輕外科醫師夢寐以求的臨牀操刀實演。
邱冠明說,已故名醫朱樹勳是心臟外科領域的學習典範,當時閃閃發亮的品牌,受到衆多患者的信任,而自己有幸跟隨,成爲亞東心臟外科團隊最佳代工、主要執行者,如以半導體產業爲例,朱教授就像是臺積電,而他就是鴻海,各司其職,在2002、2003年間,一年超過500臺手術,「這是前無古人、後也極罕見的訓練密度。」
如果只是安於後繼者、執行者等角色,是無法突破老師前輩的成就,爲此,邱冠明經常出國進修,學習創新,成爲臺灣心髒外科微創手術的先驅,他說,當時還沒有什麼人在談微創,有些人試過後,隨即放棄,回到傳統手術,這也印證了「最早做的人,不一定是最後留下來的人。」
當了院長把開刀當紓壓
即使當上院長,邱冠明仍然熱衷於外科手術,因爲開刀是他最有效的紓壓方式,他說,「哪怕壓力再大,只要一進開刀房,一切都可以放下」,一旦全神貫注在手術上,那種專注感就像是他的精神氧氣。
新生代醫師紛紛往醫美領域發展,外科醫師面臨傳承挑戰。對此,邱冠明表示,資深醫師不應將自己意志及想法,強行灌注於年輕醫師身上,應該瞭解新生代的想法,但他也希望年輕醫師能夠想清楚,「現在所做的選擇,能撐得住40年嗎?」別隻是看眼前熱不熱、流不流行,應問自己「未來40年還會熱情不減嗎?」
如果只是爲了賺錢,只求短線利益,最後可能成爲醫美診所的「打工仔」,只會拿着探頭,幫人打斑、除皺,這很容易被其他人所取代,應該選擇可以持續創新、發展,且具不可替代性的技術,自我精進,而外科正是一個這樣的地方。
邱冠明
●年齡:56歲
●現任:
亞東紀念醫院院長、總統府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顧問、臺灣醫院協會監事主席、臺灣醫學中心協會理事、臺灣醫療品質協會理事、臺灣手術學會理事
●紀錄:
2002年-臺灣首例內視鏡輔助微創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2003年-臺灣首例內視鏡微創心房中膈修補手術
2004年-臺灣首例內視鏡微創心臟瓣膜手術 (主動脈、二尖瓣、三尖瓣)
2010年-臺灣首例達文西+內視鏡微創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2019年-以內視鏡微創心臟手術榮獲國家新創獎
90%以上的心臟瓣膜手術都以微創方式完成
超過85%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都無需體外循環機輔助
60%以上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都無胸骨切開術
●心臟手術:逾7600例(截至2025-05-31)
●微創心臟手術:逾3000例
●手掌長寬:21x21公分(東方成年男性18x18公分)
邱冠明(左)當上院長,每年仍維持開200臺刀。 圖/亞東醫院提供
邱冠明手掌長寬21x21公分。記者杜建重/攝影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