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預估平均電價漲幅約6% 週五審議推演三劇本

臺電希望電價結構合理化,然而此次若鎖定民生電價,恐有加劇通膨疑慮。記者曾吉鬆/攝影

電價審議會將於週五(28日)召開,外界預估平均電價漲幅約6%。不過府院關注對通膨影響,審議會中對於電價漲幅仍有討論空間,盤點三大劇本,包含漲足6%、壓低漲幅至6%以下、待撥補明朗後再決定等,府院尚未排除各種選項。

電價審議在即,臺電希望電價結構合理化,然而此次若鎖定民生電價,恐有加劇通膨疑慮,這也是府院高層最關注的議題。此次會中討論將聚焦三重點,包含臺電發電成本及財務狀況、調整方案對通膨及民生影響、臺電撥補預算進展及各種可能發展,據此討論4月新電價。

據瞭解,週五電價審議會目前有三套可能劇本。首先是平均漲幅6%,以民生、小商家爲主,約影響1,450萬戶;其次,因漲電價對通膨影響不容小覷,府院亦關注對民生衝擊,將壓低漲幅在6%以下;最後,府院仍在爭取相關撥補預算,視協商進度,也可能先「議而不決」,待撥補明朗後再來評估。

外界預期,此次針對民生及小商家330度以下基礎用電,電價調幅將在11%至33%間;民生及小商店用電330度以上,將採用電愈多,調幅愈大原則;工業電價因先前多次調漲,預料此次調幅有限,外界預估約在5%以內。

行政院在2025年預算案編列撥補臺電1,000億元、2024年追加撥補預算1,000億元,目前皆遭到立法院封殺;另外臺電吸收離島發電成本逾1,000億元,也正在爭取由離島建設基金補給臺電,但同樣須經立法院同意。

據瞭解,府院仍在極力爭取,希望立法院通過撥補預算,凍漲、或至少抑低電價漲幅的可能性就相對高。

府院、經濟部對於電價調整均迴應,仍待電價審議會討論後纔會定案。

延伸閱讀

薪資「三低」現象改善了嗎?關鍵指標兩好一壞

預算法、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法 兩大民生法案本週攻防

藍憂電價上漲恐引發通膨 指政府不面對錯誤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