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實習生假實習真工作 勞團批勞部裝不知道

勞團就指出,明明實習生工作內容與其他勞工相同,卻用「假實習真工作」形式來臺,痛批勞動部明明就知道實習被濫用,卻閉上眼睛故意看不到。圖非當事人。(報系資料照)

經濟部等多個部會覈准外國籍實習生來臺工作,近年農業部、交通部等又進一步開放相關產業申請實習生,有勞團就指出,明明實習生工作內容與其他勞工相同,卻用「假實習真工作」形式來臺,痛批勞動部明明就知道實習被濫用,卻閉上眼睛故意看不到。

臺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吳靜如表示,旅宿業長期低薪,難以吸引本國人就業,爲了滿足業者需求,交通部透過就業服務法以外管道特權聘用廉價勞動力,勞動條件遠低於一般勞工,但明明工作內容與一般勞工無異,「難道勞動部看不到實習生被用來滿足缺工嗎?」,勞動部卻只是閉上眼睛故意看不見。

吳靜如指出,部分業者委託仲介辦理外國籍實習生事宜,但外國籍實習生大多爲年輕人,仍在國外有學籍,以爲赴海外實習,未料來到臺灣才發現是工作, 更擔心反映了不止會拿不到錢、甚至連畢業證書都拿不到,大多隻能忍氣吞聲。

「不能接受假實習真工作」,臺灣勞工陣線秘書長楊書瑋說,臺灣僱主濫用實習名義逃避社會保險及勞基法責任更是時有所聞,教育部至今仍未提出本國人的實習專法,惶論更有灰色地帶的外國籍實習生, 如果有提供勞務事實就應成立勞僱關係,而不是透過實習滿足業者廉價勞動力需求。

有仲介業者透露,目前的行情是每個實習生每月「中間人」會向旅宿業者收取3萬元,而每月給予學生津貼約1萬多元,差額就進到中間人口袋中,如果政府未妥爲管理,可想而知未來糾紛一定越來越多,甚至還會衍生失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