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探搜-川普的美元矛盾:數位霸權VS.弱勢美元

川普互相沖突的手段讓金融市場對於美元政策方向的更加撲朔迷離。圖/美聯社

主要國家未來12個月殖利率變動預測(根據貨幣市場預期的政策利率變動)

面對中國推進數位人民幣、歐洲力推數位歐元,美國總統川普終於出手在7月18日正式簽署《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 Act),誓言透過擁抱金融創新,把美元的霸權延伸到數位資產時代;但另一方面,他卻頻頻對聯準會施壓,樂見弱勢美元做爲改善美國出口和貿易赤字的武器。這兩個互相沖突的手段讓金融市場對於美元政策方向的更加撲朔迷離。

■長期戰略:《天才法案》建立數位資產時代的美元護城河

美國政府推動《天才法案》的核心目標是爲美元穩定幣建立一個明確且嚴格的監管環境。該法案要求發行方須爲受監管的金融機構,並以全額1:1比例儲備資產做爲擔保,限定美國國庫券或其他期限爲93天或更短的低風險資產。這不僅增加美國國庫券的需求、穩定利率,也爲美元在穩定幣供應中注入強大的網路效應。

此外,《天才法案》也向全球金融市場和科技創新者釋放強烈的訊號,表明美國有意願和能力在數位金融時代繼續扮演領導角色,期望持續吸引外資、降低借貸成本。

■中期戰術:試圖以弱勢美元做爲貿易武器

但與此同時,川普也毫不掩飾其對弱勢美元的偏好。他多次公開抱怨美元過於強勢,削弱了美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他認爲較低的匯率能刺激出口、帶動製造業迴流,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此外,川普也經常透過口頭干預或施壓聯準會等方式,令美元承壓,以獲取貿易上的比較優勢。

這一套看似矛盾的政策組合拳,可以理解成:美元的霸權地位並非單純取決於其絕對強勢,而是在於其在全球貿易與金融體系中的不可替代性。只要美元做爲全球主要儲備和結算貨幣的地位不變,那麼適度的、可控的貶值不僅不會動搖其霸權,反而能解決美國國內經濟問題。但是,這種做法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過度弱勢的美元或頻繁的口頭干預,可能侵蝕國際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信心,恐適得其反。

■短期逆風:降息預期與人事變局主導偏弱格局

近期美元指數呈現跌深後空頭回補的技術面反彈,預期未來三個月可能受制於99.5左右,後續表現可能受聯準會降息及人事變局主導。由於Fed理事Adriana Kugler意外提前離職,這表示川普將可以安插更符合其政策取向的人選,進一步對Fed主席鮑爾施壓降息;再加上美國7月份就業數據意外放緩,大幅提高了聯準會9月重啓降息的機率,預期未來利差收斂可能令美元表現疲軟。

總結來說,觀察美元時,投資者必須「分裂式思考」:一方面穩定幣法案及地緣政治等因素,意味美元不太可能長期大幅走空;另一方面,考量短期內聯準會可能降息、美國經濟數據放緩,以及川普內閣樂見美元相對弱勢的態度,都爲美元走勢帶來下行壓力。預期美元指數在未來12 個月內可能呈現震盪偏弱格局,不排除下探96支撐位。美元處於一個「長期看霸權影響力,短期看利差預期心理」的格局。因此,在投資組合中,美元資產的長期戰略地位可能不變,但爲了因應匯率波動,投資人可以視情況做好戰術上的避險與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