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購電力碳排高 醫界促核綠同行

外購電力、核磁共振等促醫院碳排高,醫界盼開放「核綠同行」。(本報資料照片)

全臺灣醫療院所排碳量佔比4.6%,高於全球平均,還超過高鐵、臺鐵,要達減碳目標,醫界認爲,外購電力是一大難題,以新光醫院爲例,一半的碳排都來自臺電,這是不可控的,呼籲政府思考能源轉型。專家則分析,醫院不論用電多或少,8成以上都來自排碳電力,若不開放「核綠同行」,這2年電力的排碳比率將愈來愈嚴重。

北榮院長陳威明表示,相較國外的醫院晚上在休息,但臺灣白天、晚上都在看診,因此臺灣醫院碳排高。核磁共振的碳排量、用電量是電腦斷層的2倍,超音波的33倍,若要減碳,應在不影響病人安全、醫療品質的前提下,避免過度使用。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則說,醫院手術房須控制在18度,溫度太高會滋生細菌,而電腦斷層、正子斷層造影也須待在20度環境。全臺灣醫院加總的碳排量,比高鐵、臺鐵還要大。

推動2050淨零排放充滿挑戰,臺大醫院企畫管理部主任邱瀚模認爲,短時間大幅更新耗能設備,對公立醫院會有預算壓力,希望政府提供補助。洪子仁則說,醫院用電第一是空調、第二是照明、第三是電梯,以新光爲例,一半的碳排來自臺電,這是不可控的,除非靠自己發電。他期待政府推動能源轉型,降低碳排係數。

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指出,臺灣因非核政策,無碳電力只有再生能源,且開發進度不如預期,1至7月的數據約12.7%,而政府的目標是明年達到2成佔比,極可能跳票。

葉宗洸指出,韓國31%的電力來自核電,7至8%爲再生能源,無碳電力合計約4成;日本再生能源佔2成,又規畫2030前核電達到22%,加起來也超過4成。

由於再生能源不穩定,且規畫進度落後,葉宗洸認爲,若真有心推動2050淨零排放,就應該「核綠同行」恢復核電,提高無碳電力的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