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保單熱回來了!新契約佔整體保費收入重返4成 銷售年增逾4成

金管會保險局28日指出,截至今年8月底,保險業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累計達新臺幣2,718.13億元,年成長42%,佔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6,575.7億元的41.34%,較去年同期的佔比37.01%回升,結束連三年同期佔比下滑趨勢。保單示意圖/AI生成

金管會保險局28日指出,截至今年8月底,保險業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累計達新臺幣2,718.13億元,年成長42%,佔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6,575.7億元的41.34%,較去年同期的佔比37.01%回升,結束連三年同期佔比下滑趨勢。其中,前8月累計新契約保費又以業者推出新美元傳統型保單和投資型保單而帶動銷售、年增46%、57%,但8月與前月相比則因基期較高而有些許回落。

從歷年新契約保費佔比觀察,外幣保單在2019年8月底佔整體新契約比重爲40.26%,2020年攀升至54.19%,2021年達高峰58.04%後逐年下滑,2022~2025年前8月同期佔比分別爲57.82%、39.18%、37.01%、41.34%,今年8月止跌回穩。金管會表示,後續將持續觀察數據變化情形。

觀察外幣保單的新契約保費收入結構,傳統型保單仍爲主流,佔比高達84%,新契約保費摺合新臺幣約2,295億元,銷售排名前三的公司依序爲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和新光人壽;投資型保單則爲423.13億元,佔16%,銷售前三大爲國壽、安聯人壽和臺新人壽。

金管會保險局主秘古坤榮指出,今年外幣投資型保單的成長主要由美元商品帶動。截至8月底,美元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57%,主因爲部分壽險公司與銀行通路合作,推出新美元投資型商品,擴大銷售量能,帶動整體外幣投資型保單表現。

相較之下,澳幣投資型保單則呈現下滑。古坤榮分析,市場波動削弱了投資人對澳幣資產的信心,導致截至8月底的澳幣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至於人民幣投資型保單則小幅回升,與中國經濟活動略有改善、投資人對中長期市場前景信心回升有關。

在傳統型保單方面,美元傳統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年增約46%,主因壽險公司積極推出利變型與分紅型商品,吸引保戶資金迴流;澳幣傳統型保單同樣出現增長,主要受到澳洲央行降息帶動宣告利率提升的吸引力;人民幣傳統型保單則因壽險公司與銀行合作通路推廣,也維持正成長。

不過單月的外幣保單銷售反而有下滑,古坤榮進一步指出,8月單月的外幣保單銷售略爲降溫,與前兩月基期偏高有關,因5~6月多家壽險公司推出新商品,使得6、7月保費集中入帳,8月則屬自然回落。美元投資型保單單月新契約保費收入爲2.09億美元,較7月的2.68億美元下滑;美元傳統型保單單月新契約保費收入則爲8.8億美元,較上月9.87億美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