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 Markets解讀中美貿易戰 兩國互徵高額關稅引發全球震盪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4月10日 - 4月2日,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全球多個交易夥伴加徵"對等關稅",貿易戰爭端硝煙又重新燃起。VT Markets研究團隊也迅速發出分析報告,對這場無聲的"戰爭"進行全盤解讀。 報告顯示,本次關稅對中國商品的稅率上調至34%,疊加此前已實施的20%關稅,累計稅率達54%。中國商務部隨即宣佈對美採取同等規模反制措施。對此,特朗普於8日威脅稱,若中方不撤銷決定,美方將於9日起額外加徵50%關稅,屆時美國對華關稅總水準將攀升至104%,超過2018年首輪貿易戰時期的峰值。 關稅博弈衝擊全球供應鏈 中美經貿進入硬脫鉤 特朗普政府首任任期內,美國以"中國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爲由,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約25%關稅,這一政策直接觸發了跨國企業的產業鏈調整。電子、成衣、鞋類等產業加速向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地轉移,科技巨頭蘋果、三星亦將製造基地遷往印度,大幅降低外資企業投資中國的意願。VT Markets報告中顯示,在關稅措施實施兩年間,中美貿易額也呈現斷崖式下滑,其中電子設備、機械及化工等領域貿易量降幅尤爲明顯。 如今特朗普開啓第二任期,中美新一輪關稅對抗持續升級。繼美國政府宣佈對貿易逆差國實施階梯式關稅後,中國再次以對等反制措施迴應,兩國經貿關係加速進入"硬脫鉤"軌道。此次特朗普政府將關稅矛頭擴展至全球範圍,東南亞國家因對美貿易逆差顯著,與中國共同面臨最高達54%的關稅壁壘,成衣、鞋類及小家電等依賴協力廠商產地轉移的行業首當其衝。 VT Markets分析指出,跨國企業通過東南亞生產基地規避關稅的"洗產地"策略將失效,中國本土生產的商品對美出口將毫無利潤可言。美國也因爲中國的反制大受影響,大豆、玉米、豬肉等主要出口產品銷量將暴跌,汽車及消費電子產業則面臨成本激增壓力。數據顯示,兩國年貿易規模將重現2018-2020年的狀況極速下滑。 人民幣匯率調控引爭議 內銷板塊凸顯產業韌性 爲應對關稅衝擊,中國人民銀行於4月9日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下調28個基點,離岸人民幣匯率跌破7.4關口,創歷史新低。此舉雖可提升中國出口商品價格競爭力,抵消關稅的部分影響,但也同步推高了美國商品的進口成本,加速資本外流風險,削減企業投資信心。
人民幣匯率走勢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