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李家標籤 檢驗政治實力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左)與國務資政李顯龍(右)。(路透)
新加坡5月3日舉行大選,是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之子、現任國務資政李顯龍在2024年卸下總理職位,由副手黃循財接棒後的首次大選,這場大選不僅是黃循財執政的一次大規模民意測試,更象徵「李氏家族時代」正式畫下句點,新加坡走向「後李家時代」的起點。
自1959年開始掌權的人民行動黨,至今已長期執政66年,而在這超過一甲子的政權穩定之下,「李家」兩代領導人無疑是黨內的核心象徵。李光耀擔任總理長達31年,在他的主導下,新加坡從三無小國躍升爲亞洲四小龍之一,他推動經濟現代化、廉政建設與種族和諧政策,建立起國家治理的基本框架。在其後數十年中,他強人形象深入人心,無論國內或國際,皆被視爲現代新加坡的奠基者。
1990年,李光耀交棒給吳作棟,但仍以「內閣資政」身分在幕後發揮影響力。2004年,其子李顯龍接任總理,新加坡正式進入「李家第二代」治理時代。
李顯龍任內推動多項改革,包括鼓勵創新經濟、加強社會保障政策、提升公共住房品質及多語教育政策,在穩定中追求轉型。他擁有劍橋大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文憑、哈佛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學歷,軍中官拜准將,在多次大選中展現強大動員與說服能力,成功鞏固行動黨的領導地位。
在2020年大選中,儘管人民行動黨票數下滑至61.2%,但李顯龍仍成功領導黨內保住絕對多數,僅讓反對黨工人黨拿下10席,政權依然穩固。這屆大選也成爲他總理任期內的最後一戰。
2024年,李顯龍交棒給被稱爲「第四代領導核心」(4G Team)代表的黃循財。公務員出身的黃循財,曾當過副總理、財政部長、教育部政務部長,防疫期間表現突出、形象穩健,被視爲新一代技術官僚的代表。
然而,與李光耀、李顯龍所享有的強烈個人威望與歷史情感不同,黃循財即將迎來的是一場沒有「李家光環」庇廕的硬仗。這不僅是一場政治實力的檢驗,更是一場民衆對行動黨未來路線的重新審視。李家長期代表着穩定、秩序與效率,如今在這些標籤淡去後,選民是否依然信任行動黨,將成爲本次選舉的關鍵。
黃循財上任後,致力於展現親民形象,積極傾聽民意。不過,面對高房價、通貨膨脹與全球局勢不穩定等情況下,黃能否在沒有李氏家族的首次大選,給出令人信服的新答案?3日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