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一年如何規劃?專家:一定要做3件事
提前規劃退休很重要。(圖:shutterstock/達志)
退休,不只是離開職場,更是一場全新人生的啓航。專家指出,退休前的心理調適、財務規劃,以及人際關係的維繫,每一環都可能影響退休生活的品質。若準備不足,失去工作重心與固定收入後,可能需要花費較長時間才能重新適應。
美國投資研究機構「晨星公司」(Morningstar)退休計劃主管班茲(Kristin Benz)與知名部落客吉爾伯特(Fritz Gilbert)的對談,提供了心理、經濟與人際三方面的退休準備建議,對即將退休的人十分實用。
首先是心理準備。吉爾伯特建議,距離退休一年時就開始透過倒數計時APP,讓自己逐步感受到退休的真實感。他表示,倒數計時不僅能幫助減少對職場工作的依賴,還能把注意力轉向退休後想做的事情,每次打開APP,都能提醒自己重大變化即將到來,心情也充滿期待,這種心理調適可以讓退休過程更平順,不會因突如其來的空閒而感到迷茫。
其次是經濟準備。退休後最大的改變,是從「累積資產」轉爲「提取資產」。吉爾伯特提醒,退休前半年至一年就應規劃「生活現金」,至少準備2至3年的生活費,以避免退休初期手忙腳亂,爲此,可以在退休前1至2年逐步將部分投資轉成現金,或將工作獎金、臨時收入存入生活現金帳戶,重點是要提前規劃。此外,年金領取時機也應事先思考,若沒有健康因素,延後領取通常更划算。
最後是人際關係準備。研究顯示,退休後男性與朋友的互動容易下降,因爲大部分朋友來自職場,吉爾伯特建議,退休前要思考「如果職場朋友不在,休假時該和誰相處?」而人際關係需要時間培養,最好提前一年主動擴大社交圈,安排聚餐、週末活動或興趣社團,避免退休後孤單。同時,也要找到工作外的興趣,如志工、社團或興趣聚會,觀察是否能與志同道合的人建立關係。
退休的財務規劃也很重要,理財專家林奇芬曾在《Money錢》指出,管理退休金的最佳方式,是讓退休金每年產生的收益,足以支應當年的生活開銷。由於投資股票基金風險較高,她建議採取定期定額的方式,每3到5年爲一個投資循環,其核心理念是將債券基金與股票基金搭配使用,債券基金提供固定收益,股票基金則追求資本增值,透過持續收益與資產淨值的提升,確保退休金不會因支出而逐年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