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授B肝沒追蹤「突急性肝衰竭」 醫示警:還可能變癌
▲醫師提醒,B肝若沒有持續追蹤,可能會有肝硬化和肝癌風險。(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75歲的退休教授是B肝帶原,未規律追蹤,因突然疲倦、嘔吐、厭食及頭痛等不適就醫,當下提到自己已有數天「茶色尿、皮膚蠟黃」,醫院緊急檢查發現肝功能與黃疸指數異常,確定是急性肝衰竭,緊急給予藥物治療。醫師提醒,雖然部分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可能沒有症狀,但若未持續追蹤,仍有肝硬化和肝癌風險。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指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若發生急性肝衰竭,通常是因爲患者身體免疫力出現異常,導致病毒大量複製,引發免疫系統與病毒的激烈戰鬥,導致肝臟實質組織嚴重發炎,甚至進展爲急性肝衰竭。
蕭奕宗說,在這種情況下,病人可能出現黃疸、凝血功能異常、腹水等症狀,嚴重時可能發生肝性腦病變造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的現象,所幸該名退休教授發現及時,進一步檢查病毒量與考慮給予抗病毒藥物的治療。
臺灣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衆多,其中少部分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在病毒大量複製時,可能引發急性肝炎,進而導致急性肝衰竭。而急性肝衰竭的症狀包括「黃疸、凝血功能異常、腹水、茶色尿、眼白變黃、肝腦病變、肝昏迷」等現象。
蕭奕宗強調,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應定期追蹤肝功能和腹部超音波,若發現肝炎發作,應及時就醫,並在符合健保給付條件下,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雖然部分帶原者可能沒有症狀,但若未持續追蹤,仍有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